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难识古陶真身份

阎子疙瘩出土的陶器(作者供图)

  吴鹏程

  上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卫聚贤曾在山西万荣孤山周边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并择其中一处——西杜村背后的阎子疙瘩汉代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进行了集中展示和报道,这一发现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尽管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但孤山及其周边地区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文物资源,仍有待更深入的探索和挖掘。

  关于阎子疙瘩周边是否还存在早期出土文物,我始终密切关注着。

  在2018年,当地村民在阎子疙瘩进行日常劳作时,偶然间发现了一件被泥土覆盖的陶器。恰巧,我的发小经过该地时发现了这件被遗弃的器物,并将其带回家进行了初步处理。朋友对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意识到这件器物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时,将照片发于我做进一步鉴定。当看到这件器物的照片时,我意识到这件器物可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村里发现了许多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东汉时期的陶片,但这种器型完整度如此之高的陶器,我确实从未遇见过。

  通过查阅卫聚贤先生早年关于孤山周边田野调查与发掘的文献,以及近年来村民陆续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红陶和黑陶片资料,我对比了该器物的纹饰和工艺特点。结果显示,与之前发现的陶片相比,这件器物的纹饰较为粗糙,而村民发现的其他陶片则相对细致。基于这些对比结果,我初步推断,这件器物可能是一件早于春秋时期的黑色陶鼎。

  尽管在那个时代,陶器用品较为常见,但在西杜村,这样的发现实属罕见。考虑到这件器物对西杜村的重要性及其可能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我迅速将照片发给几位村贤以及考古方面的专家,期望借助他们丰富的经验,共同探究这件文物的来源。

  不久,我便收到了几位专家的回复。其中,有鉴定此器物为西周中晚期的陶鬲,也有认为是商周时期的陶鬲,还有专家提出可能是商周时期的鬲式鼎,更有专家倾向于西周或东周的鬲。对于这件器物,熟悉该发掘地的一位专家表示,该器物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从器型上进行深入探讨。此外,他特别建议我对出土这件陶器的遗址周边进行详细的田野调查,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今后这一地区的陶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阎子疙瘩出土的这件陶器,从外观审视,上半部分呈现出陶鬲的形态,而下半部分则与陶鼎相似。要准确界定其是鬲式鼎、鼎式鬲、单纯陶鬲还是陶鼎,必须经过细致的推理和分析。关于其是否为鬲向鼎转型时期的产物,或是鼎向鬲转型时期的作品,目前尚难以断定,这恰恰凸显了其研究价值及重要性。鉴于西周时期陶鼎极为罕见,若此器物确属西周时期,那么它更可能是鬲向鼎转型时期的作品。经过与专家们的深入讨论和综合分析,我们暂将此器物命名为“西周绳纹三系三蹄足陶鬲”。然而,其真正的名称及所属时代仍需进一步考证。为此,我们将继续搜集山西及其周边省份出土的各类陶器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比对,以期确定其确切名称和时代背景。同时,对于这件陶器所反映的当时地域特色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我们也需要更多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和还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觉并州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文博
亲临前线 指挥作战
两件猪尊 大有不同
难识古陶真身份
史前巨兽山西山西鳄
北宋刻本《崇宁藏》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