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外遗珍子乍弄鸟尊

子乍弄鸟尊与其颈后“子乍弄鸟”铭文(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顾 晨

  子乍弄鸟尊,是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著名的中国青铜器之一,山西青铜博物馆收藏有其复制品。此器通高26.5厘米,宽22.8厘米,是昂首挺立的鸮鸟造型。该鸟双目圆睁,头部微昂,双翅合拢,腹部饱满,两足挺立,威风凛凛,形象传神。鸟嘴可以开合,便于使用。鸟首与鸟身分体,用铜制的卯榫相结合。鸟尊下方仅有两只支撑用的青铜小兽,支地并不稳固,疑似尾部丢失同样的一只铜兽。

  仔细观察,子乍弄鸟尊通体满工,纹饰线条粗细错落有致。鸟首装饰羽纹、回纹、点纹,形似细绒毛。鸟尊脑后的鬓、颌毛的形状变形,卷如漩涡,圆形的设计给人灵动、饱满之感。器身两侧翅膀的位置,进行了极为写实的装饰,双翅饰粗凸的羽毛,刻画清晰,层层排列。贴伏在背部的高浮雕羽纹分双翅的硬羽和粗壮的尾羽,数量多且面积大,在器身整体面积中所占比例较重。羽纹空间分布合理,每组的轮廓线较粗,总体增强鸟儿的立体感,栩栩如生。鸟尊翅膀外围有一条宽带纹,与其他部位区分开来,突出了翅膀的形态。这种纹样在春秋时期青铜器纹饰中比较常见,纹样不但起到区域划分的作用,而且在视觉上颇具立体感。

  子乍弄鸟尊之名源于鸟尊的后脑有竖排错金四字铭文“子乍弄鸟”。“子”是器物铸造者的名字;“乍”通“作”,制作的意思;“弄”有玩弄、把玩之意。四字串起来,就是“子”这个人制作了这件供自己把玩的鸟尊。

  子乍弄鸟尊没有确切的早期出土或传世记录,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能确定其出处。一直到1987年,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251号大墓(推测为赵简子或赵襄子墓)发掘出另一件鸟尊(赵卿鸟尊),造型是一只水鸟,其局部造型和纹饰与子乍弄鸟尊颇为相似。有专家推断,两件鸟尊应出土于同一地点,且极有可能为同一工匠制作而成。

  正因如此也产生了另一种说法,“子乍弄鸟”应为“子止弄鸟”,意在提醒拥有此尊的主人:不要玩鸟丧志。此说法似乎暗合了《列子·说符》中赵简子因爱鸟而导致百姓献鸠供其放生的故事。

  一般来讲,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大多布满铜锈,而子乍弄鸟尊却通体乌黑锃亮,油光闪闪,内外都没有丝毫锈蚀的痕迹,对此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说法认为,该鸟尊因遭焚烧而将青铜绿锈烧成了乌黑的色泽所致,当时正逢乱世,大批文物流失海外。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大多数专家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果是被烧成黑色的,鸟尊应有破损痕迹与斑驳烧痕,可该尊却丝毫未损,通身油光锃亮,而且鸟尊颈后部“子乍弄鸟”四字铭文清晰可辨,并非劫后余生的样子。

  另一种说法似乎可信度更高。该说法认为子乍弄鸟尊保存完好且干净,其来源应为传世而非发掘,是清代的宫廷藏品。这种说法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的认可,他认为子乍弄鸟尊正是因为入藏清宫才满身黑色。这黑色并非墨染,而是被清理后打的蜡,这种青铜器在文物界被称为“熟坑”器。所谓熟坑,是指传世的或早期出土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因长期被手摩擦或经过人工处理,如上蜡擦光,使得表面凸起部分变得光亮,出现包浆,这种包浆通常呈现黑褐色,与“生坑”(新出土、未经人工处理的青铜器)形成对比。这是明清时期一种较为常见的保护青铜器方法。

  如今,子乍弄鸟尊静静地陈列在大洋彼岸的弗利尔美术馆内,我们期待,这件子乍弄鸟尊能与赵卿鸟尊再次重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文博
蛟龙入海
比翼齐飞 发展生产
介休鸱吻 琉璃之宝
金玉满堂 江宁风华
海外遗珍子乍弄鸟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