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灯火璀璨常家坡

常家坡灯会 褚志盛 摄

常佩生

  在娄烦县巍峨的峰岭山下、秀丽的汾河水库东岸,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村庄,它就是常家坡。自古以来,一年一度的常家坡正月廿五传统灯会享誉晋西北地区,近年来更是盛况空前,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早在明嘉靖七年(1528),常家坡村就有常、褚两姓先祖在此居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常家坡灯会也历经数十代相传至今。2012年,常家坡灯会入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灯会,又称禳瘟,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家坡灯会内容丰富多彩,有观花灯、响铁炮、转九曲、放焰火、文艺表演等项目。每年的灯会从正月廿三午后开始,正月廿五达到高潮。旧时,每到灯会期间,北至内蒙古包头、南至榆次一带的人们不惜远道而来,一饱眼福,观众达数万人之多。

  常家坡灯会有严密的组织,由纠首负责。纠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钱粮纠首”,专管筹款开支;“外坛纠首”,专管九曲黄河阵的圈堆;“火房纠首”,专管灯火的制作;“炮纠首”,专管炮火的鸣放;“金堂纠首”,专管佛像金身的供奉……全村共有纠首72家,每类纠首大约八九家,人数不等,最多的火房纠首达24家。各类纠首世代承袭。

  灯会活动准备充分,安排周详。火房纠首从正月初二早饭后就上火房制作灯火,吃住在火房,直到正月廿六灯会结束方可回家。制作灯火有祖传的炮谱,严格按谱制作,制成的灯火种类繁多、形象逼真、璀璨夺目、动感十足,令人叹为观止。

  正月廿三下午,惊天动地的大将军铁炮响过三声,灯会活动拉开了帷幕,村里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充满节日气氛。常家坡铁炮分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三种,每种三尊,大小用途不一。其中大将军有二尺多高,直径三寸多,点燃后雷霆万钧、八面威风。

  正月廿四傍晚,在村前广场举行八音吹奏。每年都聘请方圆最有名的几个唢呐班子对吹,唢呐声热情奔放、粗犷激越;管子声脆如莺啼、低回婉转。你方吹罢我登场,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正月廿五上午和晚上,各举行一次行道和转九曲活动。行道时,唢呐班子挨门挨户吹奏,村民们在大街上进行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表演,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行道后夜幕降临,开始夜间转九曲。九曲黄河阵设在村前广场旁,由进出彩门和361个土堆圈成,形如阵法,气势恢宏。家家户户提着人口灯来到九曲旁,并不时加油,以求人丁兴旺。最好的人口灯是纸粘的彩色灯笼,还有谷面窝窝灯,甚至土豆挖成的油灯。人口灯有的摆在九曲四周,有的插在九曲土堆上,有的转九曲时提在手中。传说转九曲可以消灾免难,转来一年好运。唢呐班子在前面吹奏,几千人组成的人流,如长龙般游走于九曲之中,场面异常震撼。转完一曲鸣一声铁炮,点一个锅子火,唢呐和管子变一个调子,悠扬的乐声回荡在天空,飘向远方。五颜六色的人口灯在九曲中交相辉映,使人仿佛置身于虚幻的仙境之中。远远望去,彩灯点点,如海市蜃楼一般。

  转完九曲后,人们最期盼的灯火燃放开始。常家坡焰火放的是架子火,外形是一座三层城楼,有三丈多高,城墙每边长十余米。城楼位于九曲对面的外滩,极目远眺,蔚为壮观。城楼用长木搭成,把制好的各种灯火间隔有序地绑在城楼上,然后用炮捻串联。时辰一到,三声铁炮声如将军号令,炮纠首叩头后点燃第一个走犊火,流星四射,各种灯火次第燃放,玉树琼花,形态各异,映红整个天幕。八仙过海灯形态各异、各显神通;葡萄灯串串坠地、紫红欲滴;西瓜灯瓜连藤蔓、绿皮红瓤;白菜灯帮白叶翠、以假乱真;骨牌灯形象逼真、煞是可爱;毛猴灯憨态百出、令人发笑;杨继业撞碑灯浩气凛然、震撼人心……架子火周围还有锅子火、筛筛火、炮打灯火、提火等相衬。其中,锅子火用矸子泥捏成,状如浅缸,火苗高达两丈多,可燃放半个多小时。整个放火时间持续数小时,令无数观众目不暇接,喝彩阵阵。

  灯会活动一直会持续到次日天明才结束。近年来,一年一度的传统灯会规模越来越大,越办越精彩,吸引了省城和周边县区的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真是:

  铁炮声声,九曲弯弯,娄烦县民俗展风采;

  唢呐阵阵,焰火烈烈,常家坡灯会传美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点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晋韵
不相干
走进傅山旧家
旧地重游话友情
灯火璀璨常家坡
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
水母娘娘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