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红色记忆

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

  1936年,《火线》杂志第63期刊载了一篇名为《革命是血与肉换来的》的文章,文中详细记录了王伯唐、冀云程、李学渊、曹津、段若宗、邢思廉、乔增禄的革命事迹,他们牺牲在这一年的二三月间。其中曹津、段若宗、邢思廉、乔增禄均是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下简称国民师范)的学生。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创建于“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1924年春,该校学生梁其昌(梁卜五)、韦思恭、纪秀川(纪予中)三位同学秘密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5年,党组织在国民师范设立了中国共产党国师支部,革命的火种在这里点燃。

  在反帝、反封建及省城历次学生运动中,国民师范的学生一直走在前列,两度成为党在太原革命活动的中心,培养出了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李雪峰、王世英等一大批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

  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爱国运动,消息很快传到太原。国民师范学生段若宗、乔增禄等一批共产党员成立国民师范学生抗日救国会,并联系成成中学、太原女师、友仁中学等学校组建太原学生抗日救国会,以实际行动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他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在繁华的街头慷慨陈词唤醒民众。

  阎锡山为阻止学生的爱国行动,派大批特务混进国民师范,使学校的地下党组织受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还派演员整日在学校演唱《桃花江》《四季相思》等歌曲,企图腐蚀学生的革命斗志。而段若宗、乔增禄则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秘密张贴海报,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等进步歌曲,雄壮的歌声像春雷般回荡在并州大地。

  红军东征期间,太原宣布戒严,阎锡山当局派出大批军警宪兵对各大、中学校实行包围,被视为共产党据点的国民师范成为防范的重点,一度被上千名军警围得水泄不通。

  1936年2月20日夜,国民师范的学生发现两个便衣巡警溜进学校,当即以抓小偷为名抓住他们。3月3日,阎锡山当局借口“保护警察安全”,派军警挨门逐户捕人,先后抓捕学生百余人,正式逮捕16人,并以“吊打警官、宣传共产”的罪名,判处段若宗、乔增禄、邢思廉、张清源、刘定国、曹津6人死刑。

  今天,山西省立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静静地坐落于五一路的北端。当您走进这座保存完好的旧舍小楼,触摸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沧桑,更是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点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晋韵
不相干
走进傅山旧家
旧地重游话友情
灯火璀璨常家坡
革命火种在这里点燃
水母娘娘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