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地逼孩子坚强是很残忍的教育
美国小说家玛德琳·英格说过一段话:“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曾以为,等我们长大,我们就不再脆弱,然而长大就是一个接纳脆弱的过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脆弱。”作为大人,催促脆弱的小孩变坚强,是一种残忍。当你难过的时候,你肯定也不希望最爱的人冲着你说:“你太脆弱了,你要坚强点。”那会让你觉得很羞耻,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错,甚至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关心。孩子也是一样,他们向父母展示脆弱,实际上是希望得到大人们的关心。不断地逼迫孩子,只会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否定,被拒绝和压制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值得拥有爱,没有归属感。
被逼坚强的孩子往往也很脆弱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脆弱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它只是人们压力、悲伤和负面情绪达到一种程度的表现。这种内心冲突,只有正视它,我们才有可能变得坚强起来。忽视它、躲避它的结果,是人们习惯带着面具生活。正如《脆弱的力量》一书中提到:“如果不去研究一个问题的阴暗面,我们就无法改变、成长和前进。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过上快乐、联结和有意义的生活,就必须讨论那些阻碍我们追求幸福的东西。”在生活里,很多人明明很难过,却假装过得很开心,用笑容来伪装自己,把“没事”挂在嘴边,甚至还会为自己的脆弱感到自责。这种坚强是伪装出来的,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并没有消除,只是将其压抑到了潜意识中。
只有爱才能养出坚强的孩子
不可否认,坚强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是培养这种品质,靠得不是父母的强势逼迫,而是靠孩子自己体验诸多挫折之后,渐渐养成正确看待困难的好心态。这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其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家长要接住孩子的问题和脆弱。有个11岁的小女孩叫熊婉晴,天生残疾,左手缺失,令人欣慰的是她从不避讳也不自卑。她说:“我们管不住别人的嘴,我们可以强大自己的心,大家会做的我也会,大家不会的我还会!”婉晴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她能承认并看清自己的问题,这是充满勇气的表现,而这一切都源自母亲毫无保留的爱意和接纳。
有个朋友说:“在外面受了委屈,夜深人静就会特别想家。”这个心理活动暗示着家是最安全的地方,是可以接住人们脆弱和无助的地方,是自己可以被无条件呵护的地方。我们养育孩子,也是为了给孩子打造这样的一个“舒适区”,接受孩子所有的脆弱,给他充足的关心和疼爱之后,他才会有力量去对抗人生大大小小的苦难。坚强的孩子背后,站着懂得拥抱孩子脆弱的父母。 志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