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公寓大门,沿北楼楼梯上二楼,迎面就是一块“老年书画室”的牌子。推门进去,是一个三开间,约有80平方米的大房子。东西两侧,靠墙摆着十几个书柜。其余的墙面上,则挂满了装裱好的书画。另外,十分打眼的便是几张大书案。案上,笔墨纸砚俱全。一进门,就可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味。
在这间书画室里,经常活动的老年人有七八位。但几乎天天上下午在此挥毫习字的,却只有一位。他,就是年已九旬的张永义老人。
退休后,张永义回到家乡安度晚年。2006年,已74岁彻底闲下来的他,在一次翻阅几本保存多年,自己亲手印制的画册时,突然对里面那些或凝重豪放,或飘逸潇洒的书法作品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于是,他购回笔墨纸砚和各种字帖,开始练书习字。虽说他一生中见过数不清的书法作品,也清楚怎样才能将它们印制得逼真漂亮,可真正自己提起笔来写,对于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老人来说,还是太难了。然而,张永义老人知难而上,从一笔一画临写楷书开始,迈上了这条充满辛苦,也充满乐趣的习书之路。
从那时起,他像着了迷一样,除了吃饭睡觉,除了每日清晨的锻炼,他一整天都钻在儿子们专门为他腾出的书房里,写呀写,练呀练。困了,喝杯茶,累了,吸支烟。新买的毛笔,不多久就磨秃了;写满字的宣纸,隔些天就是一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勤学苦练,几年后,张永义老人的书艺大有长进。不仅受到一些书法行家的赞赏,还拿到了晋源区老年书展的一等奖。
2017年,武家庄老年公寓落成。在安排约500名老人入住的同时,将1号楼的两层底楼专用作老年活动中心。其中,就有一间专门的书画室。而且,书画室的钥匙交由张永义老人掌管。老人将自己的书案、书柜及一应用具在书画室安顿下来后,在新的环境中开始了习书新征程。如今,又四个年头过去了,年已九旬的老人不仅天天一个小时的晨练——舞剑没有停,上下午习字的劲头也不减当年,而且身边还多了一帮志趣相投的习字老人。与几个有基础的老人互相交流、研讨,相得益彰。对几个初习者,他免费提供纸笔字帖,尽力相助……如今,在不少村民的新居中,都可见到张永义老人的作品。而村内有长寿老人过生日时,他会精心写一个大大的“寿”字,装裱后送上门去,同时送上一份祝福。
凡进过这间老年书画室的人,都会发现在张永义老人的书案上,有厚厚的四本书页已经折损,装订线也已松开的《书法字海》,那是老人多年苦习的见证。而在书案后墙上显眼的位置,挂着老人一副自书的对联。联语是“精写书法登高寿,常伴诗联乐晩年”。这两句话,正是他晚年情趣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