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特色文章
“大家都知道清徐葡萄有名,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清徐还有沙金红杏这个地理标志产品。”今年66岁的曹学斌是地地道道的清徐农民。他介绍,在当地白石沟两侧,种植杏树的农户不少,杏林面积有8000多亩。以前沙金红杏的销售渠道单一,果农守着好东西却卖不上好价钱。脑筋灵活的老曹见过科研机构研究杏产品,想到了将当地的沙金红杏加工成杏汁、杏干、杏酒。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老曹的沙金红杏产品已经实现了系列化生产,带动更多的果农走上了“杏”福路。
太原地貌多元、气候多样,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近年来,我市在发挥特色农业优势上做文章,重点发展特色杂粮产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特优农产品精品展示区,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就推出高粱面、豌豆面、荞麦面、绿豆面等杂粮挂面,吸引了不少客商问询。企业负责人说,现在人们不愁吃,但发愁吃不到健康食品。企业推出杂粮挂面就是针对“三高”人员的饮食需求,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我市是传统的小杂粮生产区之一,谷子、高粱、马铃薯、荞麦、大豆等品种资源较为丰富,杂粮产业快速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市从事杂粮产业的龙头企业有16家,其中蓝顿旭美作为全市杂粮行业最大的龙头企业,是全球唯一一家“马铃薯全产业链”运作的大型综合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达25亿多元。全市杂粮种植农户达到3.5万多户,农户户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
走出娘子关
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基础上,我市大力推介特优农产品走出娘子关。通过在上海举行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我市的水塔、东湖、紫林、宁化府、娄烦山药蛋、阳曲小米、清德铺红薯等7大农产品品牌入驻首批“省校合作太原特优农产品供应基地”。
“我们生产的小杂粮礼盒已成功签约上海财大,能让上海高校师生品尝到阳曲小杂粮,对太原特优农产品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展示契机。”山西绿色山区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玉娥说,公司的小杂粮产品带动了5个村、10个合作社的上千名农户,这对吸纳农村劳动力,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市已经与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东师范、上海财大5所高校,对接优质农产品进高校食堂和超市(门店)事宜,建立“晋品晋味”直供直销点,为高校师生提供订单式、承办式、体验式、定制式服务,宣传推介太原特优农产品,提升太原知名度。
记者 司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