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所以要求更高
一部电视剧,在人物吸引人、剧情精彩的时候,观众会忽略一些BUG,而当剧作出现转折,表达开始生硬之后,之前积累的BUG便会被注意和放大。《狂飙》的真实气质没能贯穿始终,显然是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高启强与安欣的对手戏份,是《狂飙》最大的看点,被网友认为有“CP感”,这没有问题,但不应遮挡查办黑恶势力的主线剧情,否则剧作便会显得大梁不稳。《狂飙》对于查办案件使用的方法、策略,表现得简单化了。比如全剧涉及案件侦查、人员审讯时,多是点到为止,尤其是结尾抓获高启强,竟然依赖的是其养女的当场举报,这弱化了工作组的能力,也降低了打击黑恶势力的震撼感。
《狂飙》也有了“烂尾”的争议,不是观众不喜欢这部剧,而恰恰是因为大家非常喜欢该剧,而对剧作整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这些年国产剧的表现来看,不烂尾这一基本要求,时常难以达到,在收尾时达到全剧的最高潮,更成为一种奢望,拍不好大结局,似乎成为一种通病式的存在。
如果说都市剧、家庭剧、古装剧的烂尾,尚且可以忍受的话,那么悬疑、侦破、罪案等元素鲜明的类型剧的烂尾,则给人一种“就差一口气”的功亏一篑感。
在编剧技巧中,有一种常见的手法,即“倒推式”创作。用这一模式评价《狂飙》,会发现大反派高启强被抓、相关贪腐官员被判,并未让观众觉得结局可以超越前期剧情,反而因“汇报式”的结尾而让观众觉得略显平淡。这种平淡,不会因为最后安欣给高启强送饺子这一打动人心的细节而被扭转。
完整创作,别让观众猜测
观众对于电视剧烂尾现象是困惑的,因为观众会认为,作为专业的创作者,他们会对整个故事进行完整的创作,掌控全部的叙事节奏,以高度的创作智慧,来“碾压”观众的猜测。
观众都知道的思路,创作者自然更为懂得。可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创作者也有可能要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场内场外因素。比如,创作自身团队对解决的处理方式有不同意见;比如,资本力量可能更有话语权;又比如,创作团队可能只在乎剧集够不够火,还不在乎它能不能有个完美的结局。这就导致一些剧作的结尾,经常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任何凑合、妥协的创作,都有可能导致一部剧作整体精彩、部分平庸的状况出现。
《狂飙》有没有“烂尾”,不一样的观众可能有不一样的看法。好在,对这部大热剧集,网友们普遍比较宽容,也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角色的塑造和演员的表演身上。对于创作者来说,获得观众的这种宽容是幸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感到心满意足,放弃更高的追求。一部剧的热度可能是一时的,但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一定会在未来被反复打量,其含金量也必须接受时间的检验。
《狂飙》作为一部凸显真实性的扫黑除恶剧,不管是表现反派角色的复杂性格,还是塑造正面人物的有血有肉,当然呈现出了创作者的高超功力和扎实工作,但它其实也是对早期经典警匪剧的一种继承和延伸。所以对《狂飙》的评价,也应该放置到整个国产警匪剧、扫黑除恶剧的大视域里进行。
就此而言,《狂飙》虽然已经大结局,但它在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史上已经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