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体育电影仅有热血和竞技还不够

  中国体育电影不乏优秀之作,但偶尔的灵光一现,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类型与水准。

  体育电影未成“气候”

  1934年,孙瑜导演的《体育皇后》被视为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篮5号》《冰上姐妹》等影片反映了我国体育运动蓬勃发展的面貌;改革开放后,有讲述女排夺冠的《沙鸥》,反映曲棍球运动的《一个女教练的自述》,关于乒乓球类的《元帅与士兵》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精神;21世纪初,中国体育电影开始深入挖掘运动员的内在精神,如《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破冰》等;近年来,体育电影的风格越来越多元,尝试与商业进行更多的结合,比如,2013年格斗题材的《激战》、2015年彭于晏主演的自行车题材的《破风》等,但出圈效果不明显。2021年的电影《超越》虽然特意找来短跑名将苏炳添为主演郑恺特训,但最终只收获1.4亿元票房,而冬奥题材的《我心飞扬》票房和口碑反响也很平庸。

  迄今为止,体育电影的最高票房影片依然是《夺冠》收获的8.36亿元票房。猫眼数据专业版显示,这个成绩目前在中国影史票房榜上排名第126位,可见体育电影并未形成“气候”,未能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商业价值。

  可以有更多深度解读

  体育题材需要打破受众有限、套路雷同、情节单一的短板,就比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虽然让观众看得血脉沸腾,但却没有脱离“经历多方挫折,在最终的关键时刻取得胜利”的叙事老路。

  对于体育电影来说,在竞技和热血之外,也可以有更多的深度解读。在中国上映时创造了票房奇迹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讲述了贫穷女孩子通过摔跤改变命运的故事,其中融合了个人梦想、父女之情以及性别平等的社会问题;奥斯卡最佳影片《洛奇》超越了拳击运动本身,讲述了一个总是对现实妥协的平凡小人物怎样抓住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励志过程;200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百万美元宝贝》在讲述女拳击手命运的同时,更深入地触及了人性:选择、饶恕、执着和放弃;被誉为“最好的棒球电影”的《点球成金》因为融入了数学与智慧,也被称为一部智商在130以上水平的社会喜剧,该片脱离了竞技的套路,反映的是“比赛最重要的不是输还是赢,而是在于你如何对待”。

  该有一种“天然魅力”

  正如著名编剧宋方金认为的——“体育是武,体育电影是文,一文一武张弛有道”,体育电影本该有一种“天然魅力”,体育题材或者体育元素的拓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挖掘,也需要“爆款”充当领头兵,把体育电影带到更多观众的视野中。

  电影人范立欣也表示,体育电影要更好地进入主流电影市场,需要国内的体育受众形成很好的增长态势和真正的社区文化、球迷文化的反哺,也需要更为大胆和丰富的尝试,使得体育产业的火爆,带动体育电影市场发展的进程。

  据《北京青年报》 肖扬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深度报道
   第05版:健康信息
   第06版:热线新闻
   第07版:社会新闻
   第08版:中国关注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十年两会·温暖记忆
   第13版:中国广角
   第14版:中国关注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国际新闻
   第17版:国际观察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体山西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晋风
《中国乒乓》为何没能“绝地反击”
中国体育电影仅有热血和竞技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