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心的石家河遗址被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史前聚落群。跨度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期。1992年,这里发现大型史前城址——石家河古城,当时探明面积为120万平方米。
多年来,围绕石家河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从未中断。202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和天门市博物馆,借助地球科学、测绘、水利等多学科力量,对石家河古城展开全面系统调查和勘探。
经实地调查、勘探及局部试掘,最新确认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外郭城构成,总面积348.5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古城水利系统,首次确认内城河流、水门、拦水坝、小型水库等古城水利设施,在古城西南水系附近还发现了史前稻田遗存。专家分析,石家河古人通过这一水利系统,可实现防洪蓄水、引水入城,满足生活和农业灌溉等生产用水。
此外,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精美玉器雕琢技艺精湛、地域特征鲜明,在中国史前玉器中占有重要地位。该遗址先后出土玉器超400件。其中,造型各异的玉人像是典型代表,部分玉人头像夸张的眼睛和耳朵造型,与长江上游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面部特征高度相似。
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介绍,规模宏大的石家河古城及其水利系统的发现,深化了对长江流域古城规划和布局的认识,也反映了距今5000年前的长江中游,已产生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考古工作者对石家河遗址持续近70年的科学考古,深化了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的认知。 据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