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祠印象

乡 草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太钢中学上初中时,学校每个学期都要组织支农劳动,几次都是安排在晋祠镇的长巷村,吃食堂,住民居。长巷村与晋祠只有一路之隔。班主任老师总要抽半天时间,带全班同学到晋祠一游。

  那时,对晋祠的印象,感觉就像一个靓丽的姑娘,是那样得清秀,那样得俊美,只知道晋祠的古代建筑,被誉为“国之瑰宝”。对老师讲述的“水母娘娘挑水”“铁人出走”和“两村三七分水”的传说很感兴趣,对悬挂在献殿飞檐牌匾上的题字,一会儿凹进去,一会儿又凸出来,感到十分好奇。

  再后来,与家人朋友一次次到晋祠,对这里的山水、殿堂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是我从小生长在缺水之地,对晋祠难老泉的水情有独钟。它清澈如碧玉,一眼见底,四季恒温,润泽了几万亩碧野良田。我每次到了晋祠,总要下到难老泉的出水口,恭恭敬敬地用双手掬一捧泉水,一饮而尽,感觉爽口甘甜,心旷神怡,沁人心脾。

  2009年,景德镇的几个朋友来太原,我陪他们到晋祠一游。首先讲了晋祠来历,随后详细介绍了晋祠三宝。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卧龙柏,是西周时期所栽种。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写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赞颂卧龙柏的诗句。第二宝是栩栩如生、鲜活灵动的宋代雕塑侍女像,这些雕像表现的年龄不同,神情不同,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充分显示了古代匠人对人物性格刻画的功底。第三宝是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诗句赞叹难老泉。当我讲述到难老泉四季恒温,水温常年17摄氏度,清澈见底长流不息时,他们都竖起大拇指,为之赞叹。

  随后,我又为他们讲述了晋祠三绝。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1023-1032年)的圣母殿为第一绝。它端庄稳重,造型别致,是我国现存宋代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筑群,殿前木柱上的宋代木雕蟠龙,是国内现存最早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木雕蟠龙,是完全的立体造型。第二绝是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的献殿。献殿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通体没有一颗铁钉,斗拱衔接,卯榫相连,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在明清之前极为少见。被称为“中国古代立交桥”的鱼沼飞梁,是晋祠的第三绝。它是国内罕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桥梁建筑,距今已有1500多年。建筑学大家梁思成先生对晋祠的“鱼沼飞梁”有如下点评:“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此桥呈十字立体交叉状,东西为干,宽阔平坦,与大殿正门相接;南北下折,如鸟之双翼,振翅欲飞。

  我与客人缓步向前,一边介绍,一边和他们寒暄太原的其他美景,让他们多住几日,想邀请他们到双塔寺、太山、蒙山大佛、多福寺、窦大夫祠游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蒋殊讲述~~~蒋 殊
~~~乡 草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社会新闻
   第06版:热点新闻
   第07版:光影太原
   第08版:中国关注
   第10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登顶地球之巅·2023珠峰科考
   第13版:中国广角
   第14版:中国广角
   第15版:中国视点
   第16版:中国纪录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随笔
鲜花飘过小五台
晋祠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