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练村应为圐圙村。《静乐县志》“圐”写作“口”字中放一个“谷”字,“圙”拿“圞”代替。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普净寺重修山寺碑记》即写为圐圙村。清同治五年(1866)续修《静乐县志》,写为谷恋村,革命战争时期改为国练村,并从此定型。
《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第722页:“【圐圙】蒙古语指围起来的草场,多用于村镇名,如马家圐圙(在内蒙古)。今多译作‘库伦’。”
娄烦境内,夏商周时期楼烦国“世为荒服”,长期处于汉民族国家的边陲地带,曾为胡汉杂居地区。直到公元前296年以后,赵武灵王灭楼烦国,建楼烦县,娄烦境内的胡人才逐渐退往北方。由此可知,“圐圙”的村名,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先民在这里养马时起的名字。从“圐圙”两字的字形看,是两个会意字,把四方八面圈起来,不就是个圐圙吗?它不是汉语词汇中的基本词,在当时来讲是个外来词,是有了这个词后,才用汉字中的会意方式新造了这两个字。只是因为“圐圙”这两个字比较生疏,人们为了方便,才把“圐圙”写成“国练”。
以畜牧为业的胡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放牧呢?因为娄烦历史上水源充足,草坡广阔,地气寒冷,而且水草资源丰富、稳定,在这种环境中定居放牧,显然比在沙漠草原地区追逐水草游牧要优越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