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易发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年人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因为天气变冷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而且早晚温差大,一冷一热容易导致血管痉挛,使血压增高或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因此,老年人要注意保暖,适当活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还要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体检,平时适当选用一些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的药物。
呼吸道疾病
秋季气候不稳定,老年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往往会成为其他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在预防方面,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上呼吸道疾病。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饮食上,不吃辛辣刺激、油腻、易过敏的食物,忌烟酒。
关节炎、风湿
在秋冬季,要避免风寒湿邪侵袭。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等;不要贪凉、喝冷饮及卧居湿地等。另外,劳动或运动后,内衣汗湿应该及时更换,不可汗未干便入水洗浴;垫被、盖被应勤晒太阳,以保持清洁和干燥。
胃病
天气转凉,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机体抗病力及适应性也随之降低,故有胃病的老年人冬季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于消化的食物为好,并做到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减少胃病发病机会。
保健有良方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老年人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食物品种应包含粮谷类、杂豆类及薯类(粗细搭配),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以及坚果类等,控制烹调油和食盐摄入量。建议老年人三餐两点,一日三餐能量分配为早餐约30%,午餐约40%,晚餐约30%,上下午各加一次零食或水果。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慢跑、太极拳等。上午10时至11时和下午3时至5时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至60分钟为宜。
保持良好睡眠
每天最好午休1小时左右。如果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者,应当及时就医。如使用安眠药,请遵医嘱。
定期监测血压
测前应当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吸烟、憋尿。每次测量两遍,间隔1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高血压患者每天至少自测血压3次(早、中、晚各1次)。警惕血压晨峰现象,防止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同时应当避免血压过低,特别是由于用药不当所致的低血压。
定期监测血糖
老年人应该每1至2个月监测血糖一次,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每周至少监测1至2次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当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小于7.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1.1毫摩尔/升,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7.0%至7.5%即可。
预防跌倒
老年人要不断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学习自我监护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疾病。
老年人90%以上的骨折由跌倒引起。平时应当保持适度运动,佩戴适当的眼镜以改善视力,避免单独外出,室内要有序摆放物品,增加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及平整。
注意补钙
注意膝关节保暖,避免过量体育锻炼,尽量少下楼梯,控制体重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
增加日晒时间。提倡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通过步行或跑步等适度运动提高骨强度。
定期体检
老年人每年至少做一次体检,积极参加由政府和大型医院等组织的普查,高度重视异常肿块、肠腔出血、体重减轻等癌症早期危险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去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发现癌症要去正规医院接受规范化治疗。
本版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