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之味

垣曲炒琪

  格   格

  “奇怪奇怪真奇怪,香酥炒琪土里来。”大多数食品制作,或水煮、或油煎、或铁鏊烙、或炭火烤、或石子烫,而山西运城市垣曲县却有一种农家特产是用土来炒。

  炒琪,有些地方也叫面豆、琪子豆、土馍、炒指等。主要由面粉、白糖、芝麻、食用油等食材用当地特有的白土(也叫观音土,取之山壁高处或半山腰,干净无污染)炒制而成,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防腐制剂。其色泽焦黄,口感酥脆,养胃健脾,香醇可口,味美余长。

  垣曲炒琪是一种极好的休闲食品。每每有亲人外出、儿孙远游,家中父母长辈都要给炒制一袋带上,以防游子在他乡水土不服。如今,炒琪作为垣曲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得到了政府保护。

  炒琪,土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选用上好的白土,选干净的地方晾晒砸碎,用细密的筛子筛得软绵绵的、像面粉一样特别细才能用。这种土遇水不易成泥,里面含有诸多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制作炒琪时,需先将半发的白面,佐以盐巴、芝麻、精油、鸡蛋、花椒或五香粉等(口味不同,配料也不尽相同),像揉硬面馒头面一样揉好醒妥,用擀面杖擀成厚薄适度的饼,再切成或方或长的块状。

  然后把筛好的像面粉一样细微的绵土倒进大铁锅里,用柴火猛烧,到咕嘟嘟地翻滚着热气,像水一样开了,才可以往沸土锅中下切好的面块。边下边用铁铲不停地徐徐搅动。手法和炒花生、栗子一样,反复翻炒。随着受热的不同,面豆不均匀地膨胀着,像爆米花一样,噼噼啪啪响着嘣着,一股股面香就弥漫开来。

  炒制过程面块不与铁锅接触,保证食材不焦不糊,炒好后口感酥脆,带着特有的黄土气息。炒到琪子焦黄时就熟透了,用笊篱捞到竹筛里滤掉余土,再用干净布料将附着在琪子上的白土擦净。风味独特、爆香可口、外焦内脆的炒琪就制成了。

  炒琪品种各异、花样繁多,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口味。比如:鸡蛋炒琪、芝麻炒琪、麻辣炒琪、五香炒琪、油酥炒琪、奶油炒琪、豆油炒琪、无味炒琪、奶粉白糖甜炒琪、咸淡炒琪、花生仁炒琪、核桃仁炒琪等。

  民间传统医学认为“脾虚伤食,补以脾土”,垣曲炒琪用独有的白土炒制,因此具有健脾养胃、预防和化解水土不服的功效。

  土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相传炒琪已有五千年的历史,炒琪的来源与舜有关。山西垣曲是舜的故乡,简称舜乡。传说古时舜帝携娥皇、女英两位妃子,畅游历山炒琪凹,在此休憩用膳,突发灵感而制成了一种特色食品。其色黄焦脆,爆香可口,口感香脆绵长。后来百姓得以传承。因在炒琪凹制作而成,故名炒琪。

  另据传说,当年愚公挖山时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因路途遥远,愚公妻子怕他们水土不服,在家里做好“土炒馍”让愚公作为干粮携带。

  商汤初都垣曲亳城,灭夏伐葛,军旅湿热不保,垣民撮白土为其炒制干粮,是为“炒琪”。

  垣曲为革命老区,抗战时炒琪被誉为“八路军干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晋韵
   第08版:专版
太原古县城的牌楼
垣曲炒琪
抗日烽火中的静宁县
秦晋黄河之战 (上)
农历九月秋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