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河战事

秦晋黄河之战 (上)

  李广洁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为了争霸中原,在黄河三角地区不断挑起战端。

  公元前655年,秦晋发生了“河曲之战”(在今风陵渡附近)。公元前645年,秦晋发生了“韩原之战”,晋国不但失去了河西之地,更使秦国一度占有河东部分地方。公元前627年,晋军南渡黄河,在崤山伏击秦军,即著名的“崤山之战”。公元前615年,秦晋发生了“羁马之战”(在今风陵渡附近)。这些发生在黄河附近的战役,以“崤山之战”影响最大。

  当晋国和楚国在中原争霸时,偏居西陲的秦国,虽然杂居戎狄之间,但经过秦穆公30多年的辛勤治理,在百里奚、蹇叔的辅佐下,国力渐强。原有的泾水与渭水河谷之地就显得有些狭小,周王室已经迁到中原地区的洛阳,秦国要想在诸侯国中扩大影响力,就必须向东发展,参与中原地区的事务,否则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在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出兵勤王时,秦穆公的军队已经到了黄河边上,晋文公委婉地劝退了秦国的勤王之兵。晋楚城濮之战时,秦国和齐国一起支持晋国对付楚国。秦国向东发展的愿望已经十分强烈。

  晋国要称霸中原,就地理形势而言,西边必须控制桃林塞(今河南灵宝县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的地区)与崤山、函谷关通道,阻挡秦国由此东进中原;东边必须控制郑国、卫国、曹国,阻挡别的诸侯国称霸中原。桃林塞与崤山、函谷关通道,是晋国的命脉所在。这一区域的南边是终南山脉中的华山天险,由北而来的黄河至此折而东流,由黄河与华山所夹的狭窄险道就是桃林塞。崤山、函谷关通道,西起桃林,东至渑池,全长300余里。其间大山中裂,两侧绝壁,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故称为函谷。函谷之东为崤山,崤山也称崤陵,分为东西二崤,崤山的山谷通道称崤谷,东崤至西崤35里,峻阜绝涧,车不得方轨,马不得并辔,险绝异常。

  晋国作为秦国东边的邻国,在晋献公后期已经发展成为横跨黄河东西的一个大诸侯国,黄河以西的洛水两岸(即今天陕西省大荔县、澄城县、合阳县一带)也属晋国所有。原来为虢国所有的崤山、函谷关通道,随着虢国被晋国兼并,也为晋国所有。秦穆公想要东进中原,必须通过晋国的地盘,所以与晋国通好。为了与晋国结好,秦国与晋国联姻,秦穆公娶晋献公之女为夫人。后来秦穆公又帮助晋文公当上国君,并把女儿嫁给晋文公为妻。秦穆公两次与晋国联姻,就是想借助晋国插手中原事务,但晋国只是把秦国作为晋国自身强大的外援,对于秦国的东出一直有防范之心,绝不允许秦国把晋国作为东进中原的跳板。 

  因为晋国一直防范秦国,秦穆公虽然也派兵参与了城濮之战,但心中不痛快,便没有参加晋文公称霸的践土之盟。后来晋国的大臣狐偃代表晋文公召集了翟泉会盟,晋国承诺秦国,以后中原有事,晋、秦两国联合行动,借以安慰秦国。公元前630年,晋、秦两国根据翟泉会盟的精神,共同出兵讨伐郑国。郑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东面是鲁、宋,西北就是周王室所在的洛阳、卫、晋,西南就是陈、蔡、许和楚。晋国讨伐郑国的理由是当年晋文公流亡经过郑国时,郑国对晋文公不恭,现在还耍两面派,表面上拥护晋国,却又和楚国交好。晋国的真正目的是想削弱郑国,得到郑国的土地。面对秦晋联军大兵压境,郑文公知道晋、秦两国各怀心思,便派大臣烛之武晚上翻越城墙,悄悄出城,夜见秦穆公。

  烛之武知道秦穆公一直有东进中原的野心,但在晋国的压制下,总是无法达到目的。烛之武就从这点切入,对秦穆公分析形势、利弊。秦穆公思虑再三,觉得烛之武言之有理,不能再寄希望于通过结好晋国东进中原,原来的想法无异于与虎谋皮。秦穆公与郑国结盟后撤兵回国,秦军的将领杞子、逢孙、杨孙奉命率一部分秦军驻扎在郑国,协助郑国加强防务。秦穆公单独和郑国讲和,实际上表明他已经决定改变对晋国的战略,要与晋国决裂,要在中原的霸业上和晋国一争高下。

  秦军的突然变卦,让晋国君臣十分气愤,狐偃劝晋文公下令追击撤退的秦军。晋文公虽然很气愤,但他不能因此和秦穆公撕破脸。晋文公说:“假如没有秦国的支持,我是不会当上国君的。依靠别人的力量执掌了政权,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失掉自己的同盟,这是不明智;本来两国一致对付郑国,现在却要刀兵相向,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也撤兵吧!”但是晋文公劳师远征,也不能无功而返。此前郑文公的儿子公子兰流亡到晋国,晋文公提出要求,让郑国迎回公子兰,并立为太子,郑文公只得同意。晋文公这才与郑国讲和,撤军回国。这件事情在《左传》里有详细的记载,也是《左传》中的名篇之一《烛之武退秦师》。秦晋两国这次产生的矛盾,成为几年后崤山之战的引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晋韵
   第08版:专版
太原古县城的牌楼
垣曲炒琪
抗日烽火中的静宁县
秦晋黄河之战 (上)
农历九月秋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