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家趟开万里茶路

乔忠延
常氏静园局部
  常家庄园很大。大到“一阁、两轩、三院、四园、八贴、九宝、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跨进高高的门楼,是一条与乔家大院相似的街道。这街道更阔、更长。走进街道边的任何一道门,都是一座深幽的院落。门脸一道挨一道,院落一进连一进,不是古城,胜似古城。就像是走进了《史记·五帝本纪》的册页,看见的如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景观。这是史圣司马迁对舜耕历山、带动当地发展的描述。我对应在此处,是想起了常家庄园的创始人常仲林。

  常仲林是太谷县惠安村人,家贫如洗,难以度日,只身来到榆次车辋村打工。一条放羊鞭就是起步发家的宝物,若是打比方,我会将这条放羊鞭视为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杠杆。一个打工汉自然撬不动地球,也无需撬动地球,只要撬动自己的命运即可。常仲林撬动了自己的命运,他讨得了东家的喜欢,不仅淘到了一桶金,还娶了东家的婢女。当然,若不是东家赐婢女与他为妻,勤劳忠厚的常仲林绝不敢有这非分之想。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许不是常仲林的追逐目标,他放下羊鞭,挑起了货郎担。货郎担就能担出这大如“平民皇宫”的大院?是呀,院落真大,我转了大半天,还深陷在迷宫般的院落中徜徉。

  徜徉得快要困倦了,不意一脚跨出了院落的后门,顿觉开阔,眼前是一处博大的园地,名为静园。这里有一泓亮汪汪的湖水,湖畔拥围的或是小山,或是奇石,或是廊庑,或是亭阁,或是绿树红花。远远望去,湖那面还有一座巍然的观稼阁,一下让人感到主人胸怀的宽大和超拔。登上观稼阁观览,这静园,比苏州那些留园、拙政园、退思园一点也不逊色,而且还让那娇俏的苏州园林望尘莫及。苏州园林与常家园林相比太袖珍了。如果说苏州园林是小家碧玉,那常家园林准是大家闺秀;如果说苏州园林是闺中美人,那常家园林准是巾帼英杰。常家园林的胜出在于其大,大空间、大摆排、大气象。相比之下,苏州园林虽然也好,未免有些娇小。而常家园林,坐在湖边,站在亭上,或是登到楼上,都让人感到境界开阔,舒展痛快。由此可以看到人的襟怀,襟怀大了,格局就大了,做事才见大气魄、大风度,难怪他们能把事业做到天南海北!

  常家人大气魄从何而来?难道从甩羊鞭起家的常仲林会有如此超拔的境界?不见得他有,不见得他的后人没有。他为后人创造了读书的条件,后人在典籍里看到了比前辈更高远的天地。前辈务植家乡周边的田地,后辈拓展天南海北的天地。他们有了财取天下之抱负,有了逐利四海之气概。因而,南下武夷山制茶,北达恰克图设店,开拓出万里茶路,将茶叶销到蒙古、俄罗斯以及北欧。在长达200年的时间内,他们做生意都是以外贸为主。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常家走出一亩三分地的开头,那筚路蓝缕的往昔,奔波着一位身背褡裢的男子。那是十七世纪末年,男子远走他乡,腰包里盘缠有限,时不时还需停下脚步,靠给人占卜、算卦赚取几个零钱。那是八世祖常威,拮据的境况干瘪不了他勃发的才智,落脚张家口,他看到家乡的棉布很受喜爱,便进货来卖。一来二去,生意火爆。火爆就往大里做,一个“常布铺”随即挂牌开张。开张更为火爆,赶紧向西向北发展。沿途看见草原牧民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油腻的口舌要想利落,是不是喝茶为好?投其所好,生意哪会不好。于是,南边进货取之武夷山,北方销售抵达恰克图。恰克图是当时的中俄边界,也是常家生意延展国外的新起点,时在1727年。往后直抵俄国境内,乃至欧洲都有了常家的茶庄分号。万里茶路就这样开通了!

  扎庄于恰克图,制茗于武夷山,输向蒙、俄和欧洲,常家开辟的茶贸商路犹如丝绸之路,逐渐延伸出一万三千多里。逶迤在草原和大漠上的常家驼队来了,“叮当、叮当”的驼铃为旷野增添了灵动。一帮又一帮,每帮十八人,除了两位领头,每人管一行,每行五只骆驼,前后共十六行。一帮又一帮,前帮驼铃声刚刚消失,后帮的驼铃声很快接续上了,常家的驼铃声从武夷山响起,响过长江黄河,响过长城塞外,响到俄国,响到欧洲。

  一座大气磅礴的常家庄园,写照了晋商汇通天下、大气磅礴的襟怀!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乔忠延
~~~李海清
~~~彭庆东
晋民俗~~~
晋方言~~~
晋之味~~~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地方新闻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晋韵
   第08版:专版
常家趟开万里茶路
英雄立马起沙陀
才子笔下的锦绣太原
打“冻亮”
跌不散
阳泉美食“鱼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