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出人民性地域性的创作

——《大湖消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洞庭湖一景
  张未末

  生态批评是长期以来关于环境和生态等问题在文艺研究领域的集中映射,作为一种文化分析,其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异,更加关注环境历史和环境状况,并通过独特的生态视角重新审视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不少作家将笔触聚焦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环境领域。其中,沈念的散文集《大湖消息》(北岳文艺出版社),可谓生态文学的又一力作。

  《大湖消息》最为突出的是创作中流露出的人民性和地域性。一方面,沈念表示“在多次到这些地方走访之后,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奋斗和命运变迁,感动了我,鼓舞了我”,正是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论实践的指引下,才有了为时代和人民放歌的主题创作。另一方面,作者将洞庭湖化为他的文学场域,笔下的每一个生灵都依照规律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书的引言“人类之灵,与水相似”,后记“人给水出路,水给人活路”,反映出他颇具地方特色的生态书写一以贯之的思想源流。

  结构上,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所有水的到访”,用自然环境和生物为题;下篇则侧重人文地理。内容方面,候鸟与毒鸟人、麋鹿与饲养员、江豚与保护工作者、大湖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诸多纷杂的关系与存在其间的矛盾冲突,勾勒出八百里洞庭的千番景象,而其中所隐喻的,则是更深层次的碰撞,如生存与发展、灭绝与保护、传统与现代,更有法与情、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当下与未来的诘问。

  值得一提的是,全书有一个贯穿各篇章的突出意象,那便是“黑杨”。黑杨的身份是复杂的,它首先是“外来户”,其次是作为血防林的“保安树”,再者是“林纸一体化”的“致富树”,最终以“湿地抽水机”这一破坏者形象退场,这其中所反映的是发展思路的几次重大调整。作者在“黑杨在野”开篇写满载黑杨的货车在长江干堤出事故砸伤了吃草的牛,即是对整个故事的抽象概括,以讽喻揭示了黑杨所代表的发展模式对当地传统自然人文环境的侵蚀,也昭示其最终结局。

  作为土生土长的岳阳人,沈念记录了洞庭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切实治理成效。此外,作者的创作并未止步于记录,也一并抛出了对未来的思索。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不能把保护和发展割裂、对立起来,这一观点在书的下篇体现得较为集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不是说不能发展,而是要在立规矩的前提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书中老高细数近几年有关湖区的立法和政策即是例证,而这大抵也是作者期待藉由本书想呈现给读者的核心要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龚江辉
~~~——《大湖消息》对人与自然的思考
~~~——《小说风景》重读经典
~~~穆 陶
~~~李敬泽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双塔
   第08版:理论/评论
用网络文学手法写好现实题材
突出人民性地域性的创作
以当今视角体察新的美
关于文学“思想性”的思考
现代散文的“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