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记忆

火线办学培育有为青年

王 娟 杨 鑫
  贺龙中学,创建于1945年9月2日,坐落在吕梁市方山县大武镇,是贺龙元帅创办的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中等学校。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艰苦办学、战火育英,为革命培育了大批有理想、有知识的军政干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日,贺龙司令员指挥晋绥军区主力部队解放了文水县城。9月2日,贺龙同志来到文水县城,看望作战部队,部署部队撤离转战。当听到文水城内有一所中学,有学生几百人,其中许多学生受革命影响倾向进步,贺龙脸上泛出笑容,对同志们说:“这是宝贝疙瘩!青年学生,军队和地方都需要,建设新中国,更需要有文化的人才。”贺龙坚定而果断地说:“文水城我们可暂放弃,但知识青年我们要争。”

  当天下午,贺龙来到文水中学,作动员讲话,他希望广大师生参加革命,继续读书深造,做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材。贺龙的讲话激发了在场青少年的革命热情,一部分渴望参加革命的青年,更加坚定了走革命之路的决心。贺龙离开文水前,召集随军工作团和县委负责同志,研究了吸收这批知识青年办学的问题,提议学校定名为“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自己兼任校长。

  解放军主力撤走后,晋阎军反扑文水城。9月5日,学校工作组在文水县男子高小礼堂开展思想发动工作,文水中学、男子高小、女子高小的师生参加。其间,有同志匆忙跑进会场报告,阎军前卫离文水县只有二三十公里。为保护师生,工作组决定立即撤离转移。下午5时许,300余名学生出文水城西门,沿太汾公路北上,走出不到3公里时,传来枪声,大队转向西山。贺龙创办的这所新型学校——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驻晋随营学校,就以文水中学的这部分同学为基础,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了。

  10月下旬,学校迁到离石县大武镇(现属方山县辖)。11月7日,正式开课。课程设置,以转变学生世界观为核心,进行革命理论和文化教育。

  为便于长期培养人才,学校提出更换校名的意见,经过全体教职工讨论,一致赞同以校长贺龙的名字命名。1946年7月1日,随营学校改名为贺龙中学,此为贺龙中学本部(一部)。

  贺龙中学二部成立于1946年6月至7月间,为我军解放晋北崞县、代县时所建,起初叫晋绥军区青年干部学校。为了扩大影响,多招收学生,更名为贺龙中学(当时未称二部)。贺龙中学三部,前身叫雁北五中(后改为左云中学),这是由雁门区党委于1946年春成立的,后改名为贺龙中学三部。12月,三部师生从朔县峙峪迁到岚县斜坡,并入贺龙中学二部。1947年底,二部合并到大武镇贺龙中学本部,贺龙中学师生达到1500余名。

  开展教学期间,贺龙同志勉励师生服务前线、支援前线、救护伤员。贺龙中学1946年9月制定的教育计划明确指出:本校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学习技术基础的中等教育程度之人才,以便参加新民主主义社会之军队,及地方建设或转入其他专门学校继续深造。

  学生主要是从晋中平川的汾阳、文水、交城、清源、晋源、太谷、祁县、平遥等地招收的中小学生和有文化的社会青年,还有各机关、部队选派的低级别干部参加学习。一部分领导干部的子女也送到贺龙中学学习,如任弼时的女儿、叶挺的儿子、阎揆要的儿子、张稼夫的女儿、彭德怀的侄子等,都在贺龙中学学习过。

  初建校时,贺龙中学主要开设政治、军事课程,后开设国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英文、自然、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实施教育中,学校注重发扬延安抗大精神,既重视理论学习,又重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参加了各种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

  1946年至1947年,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晋西南、汾孝战役的支前工作;1946年和1947年组织学生在大武河滩和榆林山开荒种地,进行劳动锻炼,解决了吃菜问题;1947年下半年,组织学生参加临县郝家坡的土改试点工作,宣传《土地法大纲》,抽出100余名学生参加了大武镇区和田家会区的土改运动;还结合实际开展了追悼遇难烈士、纪念“红五月”“五四”等活动。课堂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很大的提高。

  1948年夏,临汾解放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贺龙中学迁往临汾,扩建为西北军政大学。不久,西北军政大学迁到西安,又经西安迁到重庆,改为西南军政大学。

  从1946年1月开始,一批批学生被分配到中央机关、野战军部队、工厂、学校、医院等部门开展工作。贺龙中学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人才,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许多学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场上献出了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方山县在原贺龙中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大武中学,后更名为方山县第二中学,1985年恢复了“贺龙中学”的校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晋民俗~~~王清茗
~~~乔忠延
红色记忆~~~王 娟 杨 鑫
~~~李广洁
~~~孙 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晋韵
   第08版:广告
襄汾跑鼓车
千秋不朽杨家祠
火线办学培育有为青年
坐镇晋阳控中原
“金缸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