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蔺氏家族的道德准则

张培莲
古人重视德行修养
  族规碑是家族制定的法规,是自我约束的戒律。《蔺氏族规碑》原立于运城市盐湖区上王乡上王村蔺家祠堂,刻于清代,表现了浓厚的宗法观念,展现了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规范方式,即以家族血缘为纽带,通过自我约束,实现家族兴旺。

  关于蔺姓的起源,《元和姓纂》记载:“春秋时,晋国公卿韩厥的玄孙名康,食采于蔺地,遂以邑命氏,称蔺氏。”

  百事孝为先,碑文首先告诫族人要认祖尊宗,这是做人的根本。族规将“肆行不规议为不孝罪治”,就是把“行孝”作为族人遵守的首要戒律。族规把“肆行不规”当作“不孝罪治”,就是告诫族人,行为必须检点,不可以违规,做人要守规矩,遵纪守法。一旦违规,就当不孝罪来惩罚。同时,对于孝,指出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祖父母等先辈,而且包括家族的长辈祖宗等先辈。

  族人要精诚团结。团结是家族兴旺的基石,故以“家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警示众人。蔺氏家族多年来平安无事,因“伶仃小户,支持门户,不居人上者也,皆因各自守理”,从而说明团结是建立在族人“不居人上者”,不竞争,不强出头,“各自守理”,互相谦让,做到团结一致。如家人互不尊敬,侮辱攻击,必然造成家族破裂,而被他人欺凌侮辱。正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说明不团结会陷于寡弱的地位,所以团结格外重要,家族团结一致,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严格族规,规定了“族议”制度。家族发现“人心不齐”,于是寻找原因,发现是有族人“并不于众谪议”,遇事擅自做主,不与大家商量,私自处置事情,却做得并不合理,有失偏颇,不能服人,大伙有意见。于是,经过商议,决定制定族规,约束族人行为。对于族内出现的各种事情,都要“同到祖庙谪议”。如有外侮,“不得退缩不随,若有不遵者以不孝论”,当合族共御之。

  族规从教育劝诫的角度告诉族人,无论出现怎样严重的问题,“莫入州衙与县衙”。意思是如出现纠纷,矛盾不能上升,不要去州衙、县衙打官司,俱应在家庙里解决。

  “劝君勤俭作生涯”,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族人要勤俭持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品格。

  “池塘积水须防旱”,池塘积满水,是用来预防天旱的,要有防微杜渐的思想意识。不可在水源充足之时浪费珍贵的水资源,提前做好预防天旱的准备。凡事预则立,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田地勤耕足养家”,俗话说:人勤地不懒,只要勤劳,种好庄稼,足以养家糊口。

  “教子教孙并教艺”,族人要教育好子孙,培养子孙德才兼备。要求各个家庭教给子孙知识、手艺。子孙学到知识,就会提高人品素养和道德水准。艺,不仅是一门技术,又可以是才能、技能、准则等。学会一门技艺,会带来财富和收获。

  “栽桑栽柘少栽花”,号召族人栽桑栽柘,从事实业经济。《孟子·梁惠王上》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在古代,蚕桑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柘木是珍贵的树种,古有“南檀北柘”的称谓。族规让族人栽桑栽柘少栽花,要求族人,不要贪图享受,而要努力奋斗,通过栽桑栽柘,发展经济,发家致富。  

  “是非闲事都休管,饥只加餐渴饮茶”,生活中,常因多管闲事而招祸,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族人应当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人,饿了吃饭,渴了喝茶,勿招惹是非。

  蔺氏族规体现了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蕴含传统道德文化,如今依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晋之味~~~范 模
~~~张培莲
红色记忆~~~王新德 崔振刚
晋人物~~~陈静强 杨 苇
晋民俗~~~朱建荣
晋方言~~~宋 旭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晋韵
里圪抓
蔺氏家族的道德准则
阳曲红色交通线
西汉能臣尹翁归
太原县抬龙祈甘霖 西蒲村巧合留雕像
“一个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