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能源产业:逐绿前行

  广东汕头南部海域南澳勒门的海上风电场上,浩瀚无垠的碧波之中,一座白色巨塔岿然屹立,塔身上的红色LOGO“太重智造”格外醒目。这是一座重达2550吨的海上升压站,由太重集团自主研发建造完成,是全国首个海上220千伏全预制舱组块海上风电升压站。35台海上风机发出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回陆地,每年可节约标煤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万吨。

  依靠技术创新,“太重智造”在世界风电领域叫响金字品牌;从“煤”到“氢”,我市走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新出路;向阳生长,我市已成为全省光伏研发、制造和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基地……今年出台的《太原市“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太原以能源革命排头兵为目标,加快构建以绿色电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骨架的新型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奋力书写太原担当。

  “风”驰电掣

  把取之不竭的风能转化为电能,是太重集团重点转型领域之一,从戈壁荒漠到草原丘陵,再到茫茫大海,印有“太原重工”的风电机组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太重集团已具备年产1500台风电整机、6000台风电增速器及6万吨塔筒的产能,可满足1000万千瓦/年风电装机需求,形成了资源开发、设计制造、服务运营、海陆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

  企业龙头带动,区县跟进践行。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探索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风电产业势头正劲——

  古交市阁上乡,绵延不绝的高山林海里,“驻扎”着一支新能源生力军。24台百米高的智能风电机组迎风飞转,每天最多有115万千瓦时的电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机组每小时发电4.8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7吨、减排二氧化碳等污染物42吨、植树造林17亩……享受到“绿色福祉”的古交市,不久前又与山西粤黔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就150兆瓦平价风电项目在深圳成功签约,为古交高质量发展再注新动能。

  风从山中来,电向远方去。迎泽区郝庄镇的北侧山坡上矗立起一排乳白色的“大风车”,风能即时转化成电能,就近接入太原市晋安变电站。该分散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8兆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6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1.0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9.64万吨,减少耗水0.228万吨。

  一组组绿意盎然的数据,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氢”装上阵

  5月14日,山西焦煤物流公司的首批18辆氢能重卡,满载原煤,运送至国能榆次热电有限公司,全程安全准时。当日,同时承担完成了3000余吨铁路煤的短途运输。这18辆“惊艳亮相”的氢能重卡全部由山西美锦集团制造。

  “氢能重卡续航达到400公里,每行驶100公里只需要200元左右,柴油车则需要280元左右。按一年行驶10万公里计算,大约可以实现碳减排120吨。”山西焦煤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算经济账还是环保账,氢能重卡优势明显。

  秉承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美锦集团已经形成了“煤—焦—气—化—氢”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截至去年底,美锦集团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行驶里程超过4100万公里,领跑全行业。7月30日,总投资20亿元的美锦零碳总部基地项目在清徐县开工,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拥有氢燃料重卡及装备组装线、氢气运输基地、制氢储氢示范项目、氢燃料电池部件生产线等多元化氢能绿色产业。

  “光”景正好

  站在娄烦县乔家洼村光伏电站极目眺望,荒山深沟处,阳光下的太阳能电池板熠熠生辉,像一面面深蓝色的镜子。“晒着太阳就来钱,光伏给了俺们好光景。”这是娄烦县杜交曲镇乔家洼村村民马润存幸福生活的写照。自从2018年村里建起光伏电站后,55岁的老马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每年能拿到光伏收益,村里还拿出光伏项目收益,设立了公益岗位,村民可以上岗赚钱,去年一年俺光这两块收入就有7500元。”

  截至目前,娄烦全县光伏扶贫电站装机总量89.45兆瓦,实现了全县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10万元以上,带动了全县1.2万余脱贫户户均年增收约6000元。

  清徐县和杏花岭区是我市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计划装机容量8万千瓦。清徐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项目专题推进会,要求电力公司与施工单位形成双向互助模式,及时提供数据保障,尽快完成50兆瓦台账全建立。华能太原杏花岭区屋顶3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在顺利推进,预计12月底完成10兆瓦容量并网发电,2023年12月,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

  大力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是太原市新能源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显著提升,全市目前共有新能源项目57个,合计装机116.985万千瓦。今年,我市力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0万千瓦以上。

  从唤醒生态发展优势、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到畅通新旧动能转换、干出生态建设新作为,再到产业撬动乡村振兴杠杆、实现政企民三方共赢……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滚雪球”效应正在加速形成,能源转型,太原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步伐稳健。  

  记者  张秀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时事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视点
   第08版:晋韵
六地返(抵)并人员要主动报备
盘活农村“沉睡资产” 做强做大集体经济
综改区两千余户企业享受退税57亿元
新能源产业:逐绿前行
太原市与同济大学校地合作座谈会召开
我市要求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
晋源区发力“双减”见实效
动态监测防返贫 各方发力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