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好中国饭碗 执着科学育种

小土豆写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秋日午后的阳光,明亮而柔和,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综合试验站的站长白小东和科研团队成员一口气儿从清晨一直工作到中午两点才结束,他们每天“战斗”在田地里或实验室,和马铃薯打着交道,用数十年的执着换来了我们餐桌上的富足。近年来,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为山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引领和推动作用。

  良种加良法 产量翻一番

  马铃薯在山西的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是山西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作为我国北方马铃薯的主要产区和优质种薯基地之一,我省生产的马铃薯在国内享有盛誉。

  提到“晋薯16号”,山西种植马铃薯的人都不陌生。走在晋北、晋西北的土地上,能够映入眼帘的马铃薯地块种植的大多数为“晋薯16号”,在旱坡地,“晋薯16号”更有“一统天下”之势。每年春天,在其他种子积压滞销时,“晋薯16号”往往已经脱销。“晋薯16号”便是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历经近10年的辛勤耕耘才育成的。

  这个品种不仅产量高,旱地平均亩产2000公斤以上,最高可达5000公斤至6000公斤,而且抗旱抗逆性强,适用范围广,尤其在我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出稳产、抗旱、抗晚疫病的显著特点,此外,它的淀粉含量也高,食用口感好,因此深受农民欢迎。 

  据介绍,2011年,山西农大推广播种8万亩,之后逐年扩大,到2017年扩大到了100万亩,原本长期占山西马铃薯主导地位的“晋薯7号”、紫花白逐渐被取代。到2021年,“晋薯16号”播种面积达到160万亩以上,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60%以上,成为我省马铃薯种植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主栽品种,推动了山西马铃薯品种实现更新换代,产量也由2012年的每亩515公斤增加到2021年的每亩1118公斤,平均亩产翻了一番。

  近年来,“晋薯16号”还推广到内蒙古、甘肃、陕西北部、河北及东北等地种植,在有些地区,还成为淀粉加工厂的原料推荐品种。

  土豆变“金豆” 铺平致富路

  山西的贫困县大多位于太行山、吕梁山片区,与马铃薯种植区高度重合,各地纷纷把马铃薯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扶贫产业,有8个县把马铃薯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晋薯16号”更是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成为各地种植品种的第一选择,全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依靠马铃薯成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如“土豆县”——岚县、娄烦县,“土豆乡(村)”——沁源县鱼儿泉村、广灵县望狐乡、刘庄村、阳高县罗岭村等。可以说,“晋薯16号”为我省的脱贫攻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晋薯16号”也有遗憾,缺点是薯块的芽眼比较深,如何在保留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对山西农大的科研人员是个新的挑战,也成为马铃薯育种人不断进取、攻克难关的动力。

  科技作支撑 端好中国碗

  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从事马铃薯研究70多年,在马铃薯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国家、省级成果和奖励,先后审定或登记马铃薯品种38个,占全省马铃薯审定或登记品种数量的80%以上,是山西最早开展马铃薯组培脱毒技术研究的单位,在脱毒马铃薯及微型薯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领域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针对山西生态条件研发的“一晚四深”“五早一密”等高产栽培技术,为山西马铃薯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8年,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始建设,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凭借雄厚的实力,争取到了山西唯一的一个马铃薯综合试验站,担负起服务全省、提升山西马铃薯产业的责任。近十年,高寒区作物研究所马铃薯团队先后审定、登记马铃薯品种13个,研制集成马铃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7项,主持、参与制定省地方标准8项,推广马铃薯新品种30余个、新技术示范累计2万余亩,对4市11县进行马铃薯产业深入调研,撰写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规划11份,对18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开展了科技扶贫工作,为山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引领和推动作用。

  记者 张晓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聚焦二十大·要闻
   第02版:聚焦二十大·要闻
   第03版:聚焦二十大·要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地方新闻
   第06版:地方新闻
   第07版:文博
   第08版:光影太原
小土豆写出乡村振兴大文章
前八月全省规上服务业稳步增长
金融支持环保项目专家库征集“智囊”
我省跨境电商“9810”首单落地
社保惠企政策受益范围再拓宽
山西建投开工多个项目
电子餐饮消费券使用范围扩大
36所中职学校被定为改革发展示范
停水通知
哪些违法行为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停水通知
天翅湾遗址史前房址实证黄河东岸四千年前聚落形态
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如何认定办理
清徐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