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德载物耀山川

——《皇皇后土》的文化意蕴
  王 芳

  我们都知道山西有后土祠,在万荣。

  迈步走入,我们看到的是古建筑之美,精美玲珑的秋风楼,结构精巧的品字形戏台,献殿、正殿、配殿各有各的灵思,木雕、石雕、砖雕像绘在古建上的工笔画,萧墙碑上有宋真宗澎湃的情绪。就在这汾阴脽上,近,可观古建筑,远,可观汾河与黄河静静地自自然然地拥抱,心旷且神怡。

  2000多年前的汉文帝在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发现周鼎,在此建立后土庙;汉武帝即位后,崇敬后土,建立后土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后土祠后来被黄河冲没。现存后土祠的年代并不久远,在清同治三年(1864),迄今不过150余年,但,我们在看古建的时候,总觉得这里的气息很遥远,且厚重,总不相信它仅仅一百多年,这种错觉来自于哪里呢?

  宁志荣的《皇皇后土》(作家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回答了这个问题。

  遥远,也确实很遥远,远至黄帝时期。

  厚重,也真厚重,厚到祭祀、社稷、信仰、厚德、报恩、包容、祈求、忠孝、生态、五行、和谐、盟誓等文化多元汇聚,当然也重,4000多年积淀,怎能不重?载的是山川和民众,当然就重。

  本书虽说是按十一章来构架的,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后土祠的史诗,且占了一多半容量,另一部分是关于后土文化的探讨,沟通古今。

  宁志荣为什么把重点放在后土祠的历史上呢?

  我想,他在努力给关注后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人进行科普,并且在订正和补充一部分人的错误印象和认识。

  后土是谁?

  《山海经》中说,是共工的儿子,也是炎帝之一。千年演变中,后土又是大地、掌管土地事务的官、神话人物、大地之神、社神、道教四御之一、地母、土地爷、冥神、女娲娘娘、神农。

  后土祠祭祀从黄帝开始,黄帝统一华夏后,到万荣扫地为坛,祭告天地。黄帝之后,尧舜禹、商汤、周文王二帝三王祭祀后土,再之后便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

  我们从远古循帝迹而来,却在合上书卷时,呈向后望的姿势,貌似正叙的结构,内质是倒叙,是以后土祠为载体,又伸向远古,连接历史与现实、文化与建筑兴灭的一条时空轴。

  后土文化是从这条时空轴上衍变的。

  说清楚后土与后土祠重要,探讨后土文化更重要。

  后土文化是什么呢?

  首先是祭祀文化,毕竟我们是从祭祀开始的,祭祀是礼乐的一部分,而礼乐在古代其实是一种统治手段,只不过比后世的法家温和得多,颜色也很华丽。再次,是社稷文化,后土成为社神、土地神,便上升到国家层面,江山社稷从国家形态产生之时起就很重要,江山万古,悠悠万事,事关安定与统治。当然,从民间诞生出的更多文化,诸如信仰、报恩、包容、祈求、忠孝、生态、五行、和谐等文化,是另一回事。

  民众也是乐于接受与传播后土文化的,后土是大地之神,人们的吃穿用度、阳光空气,莫不与大地发生关联,这样的神,才是真正的接地气。战争不是民众所愿,五谷丰登、丰衣足食才是普通人的信仰,敬神就是安放身心的,只要安妥了身心,便是太平盛世。

  正是宫廷与民间的双重推动,才让后土文化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厚重,上下贯通,后土文化呈现的海晏河清、政治清明的整体诉求,伴随了5000年的农耕文明。

  很多文化是虚的、抽象的,只能靠人去体会和言传,而后土文化是有实体的,以万荣后土祠和后土祠延伸出来的天地坛为承载,耸立在中华大地上,厚德载物,标识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本质。尽管工业社会来临,而关于后土的文化已成点滴涓流汇入民众中,不能剥离,也无法剥离。

  万荣,是幸运的,荣光幂河,是绚丽的。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以《秋风辞》为首的众多词章可不仅仅属于汉代,河汾汇聚,这也是河流文化的一部分,毕竟,古代人逐水而居才有了繁衍不息的晋南大地上的人群。             

  图为万荣后土祠

  本版图片来源:百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皇皇后土》的文化意蕴
~~~
~~~
~~~——王春林“长篇小说论稿”片言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龙城交警
   第08版:双塔
厚德载物耀山川
紧贴文本进行深度考察
创造活起来的艺术形象
一位“阅读劳模”的名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