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阅读劳模”的名与实

——王春林“长篇小说论稿”片言
  潘凯雄

  平日里也知道王春林有长篇小说“阅读劳模”之誉,但说实话更多时候也只是将此作为一种笑谈而已,并未当真。这次为春林做了点小统计:《王春林2019年长篇小说论稿》评说这一年出版的长篇小说16部,《王春林2020年长篇小说论稿》则更上层楼,达到17部,以每部作品平均25万字(大都超过)计,平均年阅读量至少在500余万字左右,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33部长篇小说一定不是他阅读过的全部作品。自以为本人还算是勤劳的阅读者,但在春林这位“劳模”面前,的确只能相形见绌。如此这般,又有何能得以评说春林的两部大作?只能限于“片言”而已。

  据本人未必准确的观察,文学评论在方法上的丰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从大的路数上似仍可划分为两大“阵营”。其一,紧贴着文本评文本,其特点则是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观察的视角与评说的方法不再是单一的意识形态批评而是丰富了许多;其二,虽名为评说某部具体作品,但究其实则更是将其作为陈述或张扬自己某种文学主张的例证,而作品本身与那种文学主张则未必十分吻合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春林的长篇小说评论显然属于那种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批评的一类,而对作品的评说又是紧贴着文本依据自己的理解逐一展开,并非那种先为之戴上一顶理论大帽然后生硬地进行套装的那类看上去貌似深刻实则空泛的评论。为了证明这一点,不妨简略地解剖一下他的两则评论。

  比如关于李洱的《应物兄》。这部荣膺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创作过程耗时长达13年,体量长达80余万字,内容十分丰饶,各种评价众说纷纭。面对这样一部“现象级”作品,春林的评论长达3万余字,尽管他将这部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定义为“是当下时代难得一见的一部优秀‘百科全书’式长篇小说”,但全篇评论则是紧贴“权力”与“资本场域”这两个关键词对知识分子的绑架与扭曲进行细读与解析。作品主人公应物兄,这位“不仅学富五车,而且在学界乃至更为广泛层面都有着不小影响力的现代知识分子”代表,受命开始筹备太和儒学研究院时曾是那样的踌躇满志。然而,在筹办过程中,“伴随着以栾庭玉为代表的政界力量,以黄兴、铁梳子为代表的商界力量的逐渐介入”,“太和儒学研究院竟然不知不觉地改变了味道”,应物兄也“日渐被边缘化”。不仅是太和儒学研究院的筹办在权力和资本权域的绑架下而异化,即便是应物兄本人又何尝不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某种异化,比如他也会同时出现在几个不同的电视频道,他还会拥有三部手机以应对不同的通话对象。对春林这则评论的上述概括我当然是在尽量从简,但春林的实际行文则显然是紧贴着《应物兄》的文本逐一演绎出来,这绝对是一个细读的过程。如果只是一种大而化之、囫囵吞枣的浏览,或抱着某种先验的理念进行解读,其结果未必如此。也确有若干关于《应物兄》的评论,至少我本人阅读后的感觉就是,文字虽好,但和《应物兄》有什么关系呢?

  再看一则春林对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的评论。评论对象又是一部近80万字的“超级长篇”。春林的评论从它在文体上如何处理“纪实与虚构”的特征入手。在他看来,像“邓一光这样在一部足称厚重的长篇小说写作过程中,下足了历史考古学功夫,虽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的确罕见”;“而从写作技术的角度来说,能够把这些具有突出史料性质的东西,令人信服地编织进一部想象虚构性质同样非常突出的长篇小说中所充分考量的,正是邓一光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构型及整合能力”。这篇2万余字的评论尽管从历史考古学、纪实与虚构关系、叙事学、心理和社会历史分析等多学科、多角度对《人,或所有的士兵》进行了分析与评说,姑且不论评说的是非与否,春林细读文本,贴着文本进行评说的这个特点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说实话,春林对一部作品评说中的某一点具体判断我未必完全认同,有的甚至完全相悖,但这并不重要,所谓见仁见智是也。换言之,就作品评论而言,比之于“仁”或“智”,我同样看重的是“见”。“见”即文本、即细读,离开文本、没有细读,其“仁”其“智”都未必确切,甚至走向荒谬。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的确读到了不少名为具体作品评论,实则远离作品甚至曲解作品的“高论”。这种状况究其缘由,要么是论者自己的不自信,要么便是没有认真地读原著,前者是能力不足,后者则是学风不正,而无论哪种都要不得。立足于这样的背景,再来反观春林的这两部“长篇小说论稿”,就见出其学术与学风价值之所在,所谓“阅读劳模”之誉并非浪得虚名。这位“劳模”不仅是阅读量之高,更是阅读质之细之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皇皇后土》的文化意蕴
~~~
~~~
~~~——王春林“长篇小说论稿”片言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龙城交警
   第08版:双塔
厚德载物耀山川
紧贴文本进行深度考察
创造活起来的艺术形象
一位“阅读劳模”的名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