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造活起来的艺术形象

  杨占平

  1976年,《火花》改名为《汾水》正式出版,西戎继续任主编;到1982年更名为《山西文学》时,他才卸去主编职务。1978年,西戎任山西省作协主席,一直到1988年改任名誉主席。

  西戎在编刊物之余,重新开始创作。他先后写出了《他,是弱者也是强者》等一系列散文和评论,特别是陆续发表了《春牛妈》《赵庄闹水》《耿劳模》《走上新岗位之前》《在住招待所的日子里》等小说,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表现了一位老作家坚实的艺术功力。《春牛妈》描写的是一位植棉模范坚持进行棉花试验的故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崇高的品质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赵庄闹水》以一座村庄围绕如何得到水利设备展开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要与不正之风坚决斗争;《走上新岗位之前》和《耿劳模》,则都是表现新时期不同岗位上的人们向往新生活、创造新生活的风貌。

  最能代表西戎这个时期创作水平的是短篇小说《在住招待所的日子里》。这篇作品1983年在《山西文学》发表后,《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先后转载,并收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83年全国短篇小说佳作集》。作品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我”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两次住招待所的经历,通过对所接触的地委办事员、招待所服务员等形象的刻画,指出了社会上人与人关系的冷漠,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投机分子,呼唤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关系。由于它发表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革之际,因此,作品切中了时弊,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在住招待所的日子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比较有特点。西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同一人物前后判若两人的言行举止,同一事件前后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同一物景前后重复出现的巧妙安排,使作品的主题思想鲜明地展示出来。

  西戎早年写散文不多,但每一篇都很感人,以细腻和富有意蕴而见长,如《母亲的晚年》等。进入新时期,他的散文多起来了,发表有数十篇。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趋老,人生体验越来越丰富而深刻,散文这种文体便于表达出各种体验来。较有代表性的为《忆良师丁玲》和《他,是弱者也是强者》。

  除了创作之外,西戎还把大量精力用在培养和发现文学新人上。许多文学青年就是在他的真诚帮助下走上文学道路,取得很大成就的。1986年,他出版了一本文学言论集《寄语文学青年》,除选收了一些他谈自己创作道路的文章外,多数是他为青年作家出书写的序言、与青年作者的通信,从中可以看出他扶植文学青年成长的努力。正如他在这本书的《后记》里所说的:“我把这些短文整理结集,自觉从学术价值来看,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当我重读这些短文时,也得到了一种精神的满足,因为它确实是我多年来为文学青年的成长付出的辛劳。如果说它还能使后来者从中得到启迪或引起对一些问题的思索的话,那将会使我倍感欣慰的。”

  西戎作为“山约蛋派”的骨干作家之一,他的人生道路、创作经历、作品特色,总体上与赵树理、马烽、李束为、孙谦、胡正都比较接近,因此,总结西戎60年的文学生涯,首先就是,他与赵树理、马烽等一样,始终认定深入生活是文学创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经常有中青年作者问西戎,你几十年从事文学创作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或者有什么经验、诀窍?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实实在在深入生活,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到生活中获取素材。他在多篇创作谈文章中,谈的最多的是深入生活问题;他在各种场合的发言或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也是深入生活问题;他与中青年作家交往或者接待文学爱好者,还是诚恳地奉劝他们千万不要脱离生活。他在总结自己的文学道路时说的很明确:“作为一个搞创作的人,要忠于人民,要忠于现实,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出发,揭示生活中的矛盾斗争,要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和事,就讴歌称赞;凡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人和事,就鞭挞打击;凡属人民内部的矛盾,就批评教育。我就是这样指挥着自己的创作的。”(《文学路上五十春》)

  其次是,他一生奉行文学是人学的理念,所有作品都是真诚地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西戎起初发表作品还是部队宣传员,以后的人生中做了多年报纸和杂志编辑,因此,他总是密切关注各个时期人的心理变化轨迹,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努力挖掘不同身份人物的外在行为与内在感受,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中思考社会发展的问题。他在《文学创作的中心问题》一文中写道:“无论是舞台上、作品中,创造典型性格,创造活起来的艺术形象,永远是我们文艺创作的中心问题。”西戎一系列作品中的有个性特征的人物,如《吕梁英雄传》中的雷石柱、武得民、孟二楞,《扑不灭的火焰》中的蒋三,《宋老大进城》中的宋老大,《赖大嫂》中的赖大嫂,《耿劳模》中的耿劳模,《叔伯兄弟》中的王满福,《他,是弱者也是强者》中的赵树理,等等,构成了他笔下的人物群像,留给读者不可磨灭的印象。

  最后是,他写出了农民读者喜欢的作品。西戎跟赵树理、马烽等作家一样,也是把自己的读者对象定位于农民,他这样做,既是他们“山药蛋派”作家的共同之处,更有他自己的必然性。西戎从小生长在山区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民群众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为农民的忧而忧,为农民的乐而乐;同时,他更熟悉农民喜欢读什么样的作品。他之所以追求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形象,使用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就是为了吸引农民读者,让农民读者愿意读他的作品。

  ③

  纪念西戎百年诞辰系列文章今日刊载完毕,感谢读者关注。 —— 编者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皇皇后土》的文化意蕴
~~~
~~~
~~~——王春林“长篇小说论稿”片言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龙城交警
   第08版:双塔
厚德载物耀山川
紧贴文本进行深度考察
创造活起来的艺术形象
一位“阅读劳模”的名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