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摆正姿态 洞察时代

  江 飞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批评。我的博导童庆炳先生指出:“文学批评的根基,既不在政治也不在创作,而在生活、时代本身。生活、时代既是创作的根基,也是批评的根基。因此,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如何来理解现实与时代,就成为他批评赖以生存的源泉。”强调批评的时代性,不是说要与时代亲密无间,而是说要“既附着于时代,同时又与时代保持距离”(阿甘本语)。

  所谓“同时代性”是一种“不即不离”的批评姿态:一方面,批评家要“入乎其内”,置身于当下生活的、社会的、文学的现场,感知和洞察或显或隐的时代潮流,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历史意识和形式意识,剖析时代精神的文学显现,甚至预见文学的未来走向;另一方面,批评家又要“出乎其外”,保持恰当的距离,以平和中正的态度对时代问题进行理性批判,大胆发声并及时反思,不仅要揭示出幽暗的假恶丑的生活现实,更要显示出光明的真美善的永恒价值,给人以信心和希望。如此,才可能真正成为一名诚实的创造者、审美者和阐释者,一名具有时代精神和责任担当的批评者。

  当然,从具体的批评实践来说,这并非易事。最大的障碍可能并不在于如何对时代进行洞察和批判,而在于如何突破观念性批评的遮蔽与误导,如何避免鉴赏式批评的主观与随意。毫无疑问,文学批评需要摆脱此前观念性的批判,需要避免拿理论套用或压制文本,而应当借用和吸收各种批评理论和方法,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也不管是文学的还是文化的,以文本为中心,以细读为方法,进行实证性的论述和阐释,追求义理、考据、辞章的完美表达。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对文本绝对崇拜,而是说要回到文本、尊重文本、相信文本,去接近文本最能激发阅读兴趣和想象力的那些关节,从而打开文本无限广阔的天地,唯有如此,文学批评才真正成为一种“本体阐释”,而非“强制阐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省直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理论/评论
   第06版:时事新闻
   第07版:龙城交警
   第08版:双塔
我是故乡的一株麦子
中国式科幻表达再攀新高度
多元写法推动艺术发展
摆正姿态 洞察时代
阅读也是一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