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翼城堡子河蚌舞

河蚌舞表演
  董文达

  河蚌舞亦称“逗河蚌”,是临汾市翼城县西闫镇堡子村一种群众性传统舞蹈,一般在正月十五闹社火时表演。

  河蚌舞相传起源于清嘉庆年间。据当地老艺人王立殿讲述,他的师傅曾对他说,他们老王家是跳河蚌舞的世家,“金”字辈就开始跳河蚌舞。从现存的王家家谱看,从第六世“金”字至“观”字辈,已逾180年的历史。

  河蚌舞的产生,和堡子村东的大水池有关。每逢盛夏时节,池中雨水满满,蛤蟆、鱼虾、蛤蚌等水生物十分活跃,尤其是蛤蚌在水中躲躲闪闪的样子惹人喜欢。村里的老艺人王金龙就把蛤蚌戏水的趣事编成了神话故事,讲给人们听,再后来又改编成蛤蚌舞,组织村民们表演。自此以后,蛤蚌舞就在堡子村世代流传下来。

  过去河蚌舞的表演比较简单,只有逗蚌人和河蚌精双人表演。创新后的河蚌舞,内容更加丰富。逗蚌人群中新增加了老船夫、钓鱼人、担鱼人、小丑等;蛤蚌精由一个增加到最多10个,还增加了老鱼鹳。所有参加表演的人员一起欢快地、变换着花样走“蒜辫子” “剪子股” “二龙出水” “龙摆尾” “蛇蜕皮” “卷垫席” 等队形;蛤蚌精的动作也十分精彩,“鹞子翻身” “孔雀开屏” “金鸡独立” “仰面戏水”等。整个表演穿插着“三环套月” “荷花绽开”等造型,场面壮观热烈。最后在逗蚌人和蛤蚌精优美风趣的双人舞中圆满结束。整个表演,双人舞和集体舞和谐连接,显得格外细腻抒情,又生动活泼。

  蛤蚌舞的表演特色主要体现在表演人员多姿多彩的舞步上。

  蛤蚌精的表演一般只见上身蚌壳一张一合,下身“圆场步”又稳又快,同时腰身不时地左右拧转,亮相姿态多是“踏步舞”。

  逗蚌人的动作以“扑跳步” “圆场步” “花梆步”为主,双手拿着一块绣花布上下抖动、左右挥舞追捕蛤蚌精。

  “钓鱼人”小丑装扮,手持常常的钓鱼竿,扭身探头,左右摆摆,耸动着双肩,风趣幽默。

  “鱼鹳”的扮演者上身隐藏在道具服中,双手操持着长长的“鱼鹳”的头颈,双腿轮流“撩腿”向前走。

  2009年,河蚌舞入选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舞蹈类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晋韵
翼城堡子河蚌舞
太原米粉肉
并州版空城计
汾河渡口除汉奸
想起当年闹红火
“蜗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