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晖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隄。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一首《白马篇》,沙场论英雄。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年曹植,意气风发,豪情冲天,跨战马随父出征,走向自己戎马倥偬的青春岁月。
诗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隄。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道出当时的历史背景。
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一应幽州与并州热血男儿,催战马,跃高隄,为国出征,远捣匈奴老巢,回师再扫鲜卑。史料所表,诗中匈奴指的是南匈奴,汉武帝时期,匈奴在卫青、霍去病等一代名将的抗击下,分裂为南北匈奴。北匈奴向欧洲方向逃跑,南匈奴则留在河套地区。
经查阅,东汉建安二十一年(216)的夏天,汉献帝被迫封了曾经的“汉征西将军曹侯”曹操为魏王。这位滚滚征尘中杀伐果断的沙场老将,离帝位终于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年,南匈奴也向曹操俯首称臣。以此分析,生于东汉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的曹植,创作《白马篇》的时间应该往前追溯五六年,在十八九岁的年龄。他仿佛在幽并游侠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自古英雄出少年,生逢乱世,贵胄之家尚弃笔从戎,何况百姓儿郎,哪个不是小小年纪就离开家乡,到边陲地区建功立业。木箭良弓,飞骑射箭,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勇猛轻疾如同豹螭。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置身刀山剑树的幽并男儿,早已将个人安危弃置一边。父母前不能尽孝,妻儿更无法顾念。名和姓既入编战士名册,个人私利从此不复存。为国家危难奋勇献身,视死亡只当回归故里。
如此豪情壮志,又怎能让人与写出“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曹植联系起来呢?同为千古名作,《白马篇》荡气回肠,《七步诗》沉郁悲愤。而我们认识曹植,多半是从这首《七步诗》开始的。
今天的人们看曹植多半是带着同情,感叹他才华无可施展的一生,感叹他生在帝王之家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的宿命。《白马篇》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曹植也是枭雄之子、马背诗人。
自古诗人征战沙场,无不以其独特视角和深邃浪漫的情感,在滚滚硝烟中书写着战争的多重面孔。唐代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写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另一位唐代诗人王昌龄给世人留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等经典名句。还有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让我们走近沙场老将辛弃疾,一生追求功业,报效国家,怎无奈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一代一代,沙场和马背或许给不了诗人想要的功名,但绝对给诗人带来一个个“深刻”的灵感,给大地种下一株株叫作“情怀”的植物,生生不息,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