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记忆

晋绥抗日的前哨

  晋源区姚村镇杜里坪村,北依天龙山屏障,东可俯视晋源平川,西与清源白石沟相通,四周沟壑纵横,群山环绕。在全民族抗战期间,这里是太原地区最早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地方。

  1937年11月8日,日军占领太原,清源、太原、徐沟等县旧政权人员纷纷逃离。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在已失及未失地区都要大力发展地方党组织,建立或改造当地政府,形成民族统一战线。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120师开赴晋西北,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中共清太县工委、中共清太徐联合县委及政府在晋源区姚村镇杜里坪村建立,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1937年11月,经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部长程子华推荐、山西第四行政区政治主任武灵初任命,交城县牺盟会特派员赵向荣、自卫队总队长任悟僧等同志组成清太地区工作组,开赴清太边山地区。并在报经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批准后,由最初的“六个人、四支枪”组建成立华北地区第一个联合县级工委——中共清太县工作委员会,赵向荣任工委书记。

  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中共晋西北临时省委的指示,借鉴我党在苏区设立联合县的办法,不拘旧制。1938年1月,清太县抗日政府在杜里坪正式成立,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联合县级抗日政府宣告诞生。任悟僧任县长,仍隶属于山西第四行政区政治主任公署,县政府成立之初设立的三个科均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科长。

  1938年7月,经上级批准,在中共清太县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清太徐联合县委。联合县委的成立标志着清太徐地区建党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在中共清太徐联合县委的领导下,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先后建立了清二、太四、徐东、太三、太五、清西、徐西等区级党委和政府,形成了县、区、村三级组织体系,成为领导清太徐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坚强堡垒。

  清太县抗日政府成立仅一个月后,在1938年2月,清太抗日游击支队组建完毕,很快发展壮大到300多人。之后随着抗日形势的发展,先后组建了清太徐抗日救亡自卫总队、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及区级基干游击队,组建壮大了工、农、青、妇等抗日救国会。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抗日英模。其中时年17岁的游击队班长张绪,在晋祠附近的黄楼口与日军战斗的过程中右眼被击中。他顾不得剧痛,一只手捂着右眼,另一只手拿着枪,带领战士继续与敌人战斗。班长浴血奋战,全员士气受到鼓舞,最终占领了高地,击退敌人,夺得黄道口伏击战的胜利。

  清太县抗日民主政府是我党在华北地区组建成立最早的联合县级党政机关之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这一特定环境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抗战时期,清太徐县委、县政府的几经分合,几经流动,一直是领导清太徐人民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民族解放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中共太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地方新闻
   第03版:地方新闻
   第04版:地方新闻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视点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晋韵
归朝村里觅古意
碗饦作军粮
豪情总在少年时
晋绥抗日的前哨
山西话说“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