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土壤”留住本土人才

  本报评论员 宋鹏伟

  近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太原市进一步激活用好本土人才实施意见(试行)》,围绕本土人才激励、培育、流动、保障等方面提出17条改革创新举措,努力留住、激活、用好本土人才。(《太原晚报》1月11日)

  加快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人才是根本。连本土人才都留不住的地方,更不可能真正吸引外来人才。因此,如何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才是人才竞争背后的真问题。

  近两年,各地纷纷以降低落户门槛等方式吸引人才,甚至直接降为零门槛以吸引人口流入。其中,尤以西安、郑州等城市为甚,不仅门槛极低,而且落户效率极高,可谓诚意满满。作为中部城市,高校本来就不多,同时还缺乏一线城市那样的吸引力,在薪资收入和发展机会方面也难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相提并论,如果再不能吸引年轻人流入,未来堪忧。

  相比于吸引外来人才,留住本地人才的难度更小,成本也更低。毕竟,本地人才对当地更有认同感、更有感情,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也是他们不愿轻易选择离开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上发力。厚待他们,给他们以成长和发挥能力的空间,很多人才都可以成功留下,甚至一辈子扎根家乡和基层。相反,如果堵不住人才流失的缺口,一味提倡人才引进,而不改变用人环境,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就需要不断为人才成长的土壤“施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真情实意关照他们,更要以真金白银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一方面,对于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要同等尊重、同等待遇,切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厚此薄彼;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唯才是举,通过完善编制管理、职称评审、人才招录和柔性流动等政策,打破论资排辈等痼疾,为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

  具体而言,需要重建人才评价机制,不能只让能者多劳,更要让能者上,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空间,给他们大施拳脚的机会。毕竟,只论待遇,其实是我们的弱项,唯有筑巢引凤,依托本地特有资源和优势产业、科研项目,为人才积极打造事业平台,才能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倘能如此,本地人才自会留住,外来人才也会“闻着味儿”赶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综合新闻
   第09版:中国新闻
   第10版:中国新闻
   第11版:关注疫情
   第12版:中国广角
   第13版:中国视点
   第14版:中国关注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文苑
画中话
优化“土壤”留住本土人才
诗意公交 流动的风景
话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