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媒体连续曝光,催吐已经成为部分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减肥、保持身材的重要手段。在被媒体和公众关注之后,催吐人群似乎隐藏了起来。他们究竟藏哪去了?催吐恶习真的销声匿迹了吗?
暗 流
催吐人群藏身网络论坛
兔子、打底、刷水、ct、sd、zr、gz……这些是什么?都是跟催吐有关的暗语。
在被媒体连续曝光前,互联网平台上催吐人群是可以公开交流的。尤其是百度“催吐吧”,聚集了很多催吐人群,他们在贴吧里谈论各种各样的催吐心得。经曝光后,“催吐吧”被封,搜索结果是“抱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结果不予展现”。但是,会看到很多催吐者在平台上提问——“催吐吧去哪了?”记者了解,这个贴吧曾短暂转移到“相识于兔吧”——吐与兔谐音,因此催吐人群也自称兔子。
此后,“兔吧”被封,催吐人群转移到了更为隐蔽的“绊吧”。绊,看起来与催吐毫不相干,但这个贴吧内却集中了很多催吐者。为了掩人耳目,这些曾经自称“兔子”的催吐人群,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暗语和缩写代替敏感词。
记者冒充新人,经多次沟通,才了解了部分暗语。如“ct”就是催吐,“sd”是手动催吐,“zr”是自然催吐,“gz”是管子。而所谓“打底”是先吃容易嚼烂的食物在胃里打底;“刷水”则是吐完食物之后,灌水再吐,以求吐干净的效果。
在“绊吧”,记者看到了很多催吐、刷水的经验交流。其中,不乏中学生写的催吐日记。“用催吐管接着自来水龙头,水冲进胃里,吐出来,刷水才能刷干净。”这种旁人看起来触目惊心的语句,在催吐人群的描绘中轻松自然。因为长期催吐,有些人体重已经只有30多公斤,牙齿也因为胃酸刺激而严重腐蚀、脱落,但他们依然乐此不疲。有些人甚至因为家里自来水水压太小,导致刷水刷不干净而苦恼。
其中,也有个别脱离催吐习惯的“前兔子”回到“绊吧”发帖,分享“脱坑”经历。可以从回复里看出,一些催吐人群也想恢复正常生活。
买 卖
催吐药化身“初级农产品”
催吐管、兔兔管、仙女棒……都是同一种东西的不同变称。催吐人群用这种塑料软管,经口腔、食道,插入胃部,通过异物刺激,以达到催吐的效果。现在,在电商平台搜索这些关键词,已经没有相关商品。但是从催吐人群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此类商品仍然能够买到,而催吐人群对购买途径讳莫如深。
在“绊吧”,不断有新人询问去哪购买催吐管,当然是用“g”或者“gz”代指管和管子。记者得知,因为电商平台对催吐管的封禁,很多催吐者已经开始自制催吐管。他们用食品级、药品级硅胶管或PVC管当原材料,制作成适合入口的催吐管。甚至,他们还在交流制作经验,怎么制作比较顺滑,避免伤害食道。
而在电商平台,这种硅胶和PVC管是可以轻松找到的,且价格不贵。记者询问了几个店铺卖家,他们绝口不提催吐管,只是强调所售产品是食品级、药品级的,安全无毒无味。
此外,还有催吐人群使用药物催吐。电商平台上的催吐药有上百种之多,有国产药物,也有号称原装进口的药物,有的店铺已经有几千单的交易量。国产的催吐药里,多数都以“初级农产品”的名义在卖。在产品介绍中,很多催吐药都在强调服用效果——“抗暴食贪食抑制食欲”。有一家店铺在页面中提示“由于广告法的实施,本店产品具体功效未在此详情页内介绍……可通过百度搜索产品关键词了解”。有的店家则注明说“无法标注品牌、生产厂家、执行标准和QS/SC”。明明是不得销售的“三无产品”,但几乎所有店家都会明晃晃地要求“介意者勿拍,给中评和差评者,请绕行”。
记者查找了很多评论,发现了一条差评,这个顾客详细介绍了服药后的感受,“闹肚子,呕吐”“这辈子不想再有那种感觉了”,并且建议大家不要买,结果在这条评论下面,“掌柜的”直接下场“回撕”顾客“吃饱了撑的给差评”。
不少催吐药的页面里都有几百条好评,但点进评论链接里后,才发现另有乾坤。不少买家虽然给的是“好评”,但是内容满屏都是类似“难受,太难受”“真的会吐死,剩下的坚决扔了,不吃了”“痛得全身冒汗手抖,你们别试了”……但在这些“千万别买”的奉劝帖下面,却还有人留言想尝试。他们惟一的目的就是减肥,甚至有人在吐槽“吐的两天没吃饭”之后,仍然抱有期待“会瘦的话还会光顾”。
伤 害
有催吐者牙齿全被腐蚀
“我接触过严重的病例,有人能随心所欲控制呕吐。想吐的时候,到卫生间,稍微一点念想,就能吐出来。”安忻门诊专家徐唯曾是朝阳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接触过大量催吐者,其中有很多都是青少年。
催吐往往是厌食症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厌食症,又是进食障碍现象中的一类。经常催吐的人最后会形成习惯,不用手抠、道具,就能自然呕吐。
“当然,这种呕吐对身体有很大伤害。”厌食症中,女性占大多数,这些女性通常会遭遇停经闭经、皮肤黏膜萎缩、胃下垂等多系统损伤。而且,经常催吐的人,会有一个显著特点——牙齿严重腐蚀。“我曾经见过有些病例,满口的牙齿都掉光了。”
徐唯还发现,经常催吐的人,一般都存在完美主义、高度敏感倾向,有些人对食物的卡路里含量非常在意且了如指掌。
至于催吐人群为什么喜欢隐藏,徐唯表示,通常厌食症患者都有拒绝心理,“不只是拒绝食物,还拒绝关注、拒绝治疗。他们私下会找同类聚集,但拒绝家长和医生介入。”如果达到严重厌食症级别,情况常会走向极端。“病死率能达到20%至30%。”
进食障碍不能全赖“减肥”
徐唯介绍,在青少年阶段出现厌食症,有时候是患者应对社会变化所产生的防御性行为。随着成长,问题可能就缓解了。如果持续下去,就是病理现象,需要家长注意观察。
除了催吐,还有一些迹象可以与厌食症联系到一起。比如消瘦,身体质量指数BMI低于17.5,就有可能是厌食。另一个重要特征,厌食症患者中有一些存在精神创伤或来自问题家庭。徐唯说,每个人应对创伤、应对压力的方式都不一样。“在青少年阶段,女孩一般就是比较内在的表达,厌食、贪食就属于此类。男孩比较外放,常有一些品行障碍。”徐唯坦言,公众普遍认为是审美观,以瘦为美导致了进食障碍。但其实仔细研究案例,会发现严重厌食症患者,有很多是由精神创伤或压力引起的。
徐唯建议,如果发现青少年有严重厌食倾向,家长需要与专业的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家长寻找一下,是不是家庭的原因?找到创伤的来源,才有利于彻底解决厌食问题。”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