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往事钩沉

两送兵员到朝鲜

  霍无非

  彪炳史册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有27个军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战斗。在成建制的出国作战部队中,有的兵员是从国内其他部队补充的,我父亲霍文仲所在的第四野战军第45军134师400团,即是这样一支部队。

  1952年11月间,父亲所在团接到参加抗美援朝的命令,经短暂准备,于12月中旬从粤西湛江火速赶往广西黎塘,乘军列北上。

  父亲也在军列上,那年他23岁,任这个团的宣传股股长,出征前他和战友忙于下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作入朝作战宣传鼓动,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

  车停武昌,每人发了一套崭新的志愿军棉冬装,换下了嵌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军服,好好地在站上吃了饭,又日夜兼程继续向北。

  1953年元旦,父亲所在团抵达丹东,几天后,全团过了鸭绿江,按照上级的指令,徒步向朝鲜中线战场附近的阳德郡平安里进发,把兵员补充到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志愿军15军部队。

  过江之后,眼前的惨景深深刺痛中国军人的心,到处是残垣断壁,焦土弹坑,哀鸿遍野,人烟罕见。由于美军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飞机频繁侦察,狂轰滥炸,部队只能昼伏夜出,白天隐蔽休息,天黑出发行军。即使这样,山上的防空哨时常鸣枪报警,提示我方人车隐蔽,敌机投下的照明弹把夜幕映得雪亮,发现目标马上扫射轰炸,全团就这样走走停停,很是憋屈。

  好在有全国人民做坚强后盾,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有了明显改善,入朝初期一把炒面一把雪、薄衣裹身抗冰雪的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父亲他们就着咸菜,能吃上热乎乎的大米饭,给身体补充热量。经过几天夜行军,一人不少,零伤亡地把部队带到温泉星罗棋布、热气弥漫的阳德郡平安里,15军很快来人,接收了全团班长以下兵员,首次送兵任务圆满完成。

  兵员移交了,父亲他们回国后奉命到山东兖州一带征集兵员,进行义务兵试点工作。地方青年抗美援朝的热情十分高涨,纷纷要求参军,经过动员、报名、体检、政审、定兵等程序,于这年4月征满了一团新兵,乘军列到黑龙江泰来县训练了3个月,出征的命令终于到来。新兵团召开了抗美援朝誓师大会,会上,父亲和另一位干部走到队前,代表部队接过群众的献花,也把沉甸甸的重托捧在手上。这年7月8日,父亲他们第二次入朝,全团由吉林集安进入朝鲜,经温井里来到新尚山脚下,把兵员全部交给驻扎在这里的志愿军部队,待到7月27日停战后,送兵干部才回国。

  一踏上东北的土地,地方政府征求父亲一行人的个人意愿,是否愿留在地方工作。父亲等人谢过地方的好意,选择继续留在部队,南下广西玉林,编入解放军第55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难忘时刻~~~
古城旧事~~~
往事钩沉~~~
岁月留痕~~~
乡土记忆~~~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都市新闻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深度报道
   第05版:聚焦疫情防控
   第06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经济新闻
   第09版:社会新闻
   第10版:中国新闻
   第11版:体育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老年闲趣
   第14版:老年往事
   第15版:学校专刊
   第16版:天龙晋风
走进军营看坦克
追着“天河”看大戏
两送兵员到朝鲜
创办油印小报
记忆深处的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