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老家,每年一立秋,母亲就要准备做豆瓣酱了。
母亲之所以立秋后才做豆瓣酱,并不是怕热,而主要是节约成本。因为做豆瓣酱要用大量的西瓜,立秋以后,天气转凉,吃西瓜的人少了,而这时地里的西瓜还没有卖完,所以卖瓜人就会很便宜地把西瓜卖掉。其次是这时还不到收秋的时候,母亲不太忙。
立秋以后,母亲把精挑细选过的黄豆泡一个晚上,第二天煮熟,按一定的比例拌上面粉,然后在我家二楼房间的地上按次序铺上麦秸、草席、油光纸,把黄豆均匀地摊在上面,再在上面铺上油光纸、麦秸,最后把门锁上,一周之内不允许开门。二楼是顶层,太热,没法住人,做豆瓣酱正好利用了它的闷热。
7天之后,母亲打开房门,因为焐了一周,屋内的空气很不好,经过通风才能进人,这时的豆瓣闻着也不香。母亲把发霉的豆子掰碎,倒入缸里、盆里,然后让我搬出提前买的西瓜。这是我最乐意干的。母亲把西瓜一个个一刀切开,用勺子挖出里面鲜红的瓜瓤,如果有很甜的,就让我吃;挑剩下的,就倒入缸里、盆里,再倒入盐、熬好的花椒水,搅拌均匀,最后在口上蒙上纱布,搬到平房顶上晒。虽然这时的豆瓣酱是黑灰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但经过“秋老虎”的暴晒,就会逐渐变红,而且越晒得红越好吃。但有一点,就是不能进水,下雨前要把它搬到屋里或用盖子盖上,否则豆瓣酱就会很快坏掉。
母亲做的豆瓣酱差不多能吃到新旧交替。母亲做好了,就放在灶房里,每次在城里工作的哥哥、嫁到外村的姐姐回家,临走时母亲总忘不了让他们拿上一玻璃瓶,并且叮嘱吃完了记着把空瓶子带回来。
母亲做的豆瓣酱味道特别鲜美,如果再用油煎一下,吃热蒸馍时夹在里面,感觉吃起来比炒肉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