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词鉴赏拾英

诗的“矛盾修辞”

  聂鑫森

  在李元洛先生所著的《唐诗分类品赏》中,特别推出无名氏《君生我未生》一首小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是一首爱情诗,用的是女性的口吻。一个青春女子与一位年长的男子蓦然相逢,心气相投,两情相悦,却因年纪过于悬殊难成秦晋之好,于是伤感与怨憾油然而生。元洛兄评析:“它是一种形式与情调都颇为‘另类’和‘新潮’的民歌,‘君’与‘我’‘生’与‘老’‘迟’与‘早’两两对举,是现代诗法中所谓的‘矛盾修辞’,又称‘抵触法’……”

  唐代女诗人李季兰,多才多艺,但命途坎坷,她的名诗为《八至》,是对爱情与家庭的一种思索与考问:“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用的也是“矛盾修辞”之法。“近”与“远”“深”与“浅”“高”与“明”,层层推进,为的是写出夫妻的“亲”与“疏”。正如元洛兄所称:“结句由物理而人情中本应亲密的夫妻之情,夫妻本是‘至亲’,但却可以‘至疏’,原应同床一梦,却多异梦同床,真可触发读者许多历史的与现实的联想。”

  唐人王梵志的《他人》:“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挑柴汉,心下较些子。”骑驴的“我”,看到骑高头大马的“他人”,感于地位与财富的悬殊,心生怨怒,回头一看,还有挑柴步行的更苦的人,心情就在愧疚中平复下来。此诗也是用的“矛盾修辞”手法。

  “矛盾修辞”的关键,是找到物理人情矛盾的两极,采用新鲜的意境和意象比对而写,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唐人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丈夫征战而死化为白骨,但在妻子的梦里,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生与死,这一对矛盾,并立在诗中,读之令人下泪。

  宋诗中用“矛盾修辞”的作品亦多,如张俞的《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穿绫罗绸缎的,却不是养蚕人,穷与富形成强烈的对照。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宋代女诗人茜桃的《呈寇公》:“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高官府第,美人唱一支歌便赏一匹绫,而挑灯夜织的女工,却要费时费力方可织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文房四宝~~~
诗词鉴赏拾英~~~
闾巷剪影~~~龙城公园站
灯下读史~~~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都市新闻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经济新闻
   第06版:经济新闻
   第07版:聚焦疫情防控
   第08版:社会新闻
   第09版:热线新闻
   第10版:综合新闻
   第11版:中国新闻
   第1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第13版:中国视点
   第14版:中国关注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娱新闻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2020东京残奥会特别报道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文苑
说“笔”
诗的“矛盾修辞”
太原地铁站名掌故 16
杭州“知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