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金是从哪来的

三星堆先民“家里有矿”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
三星堆金箔虎形饰。
5号坑中新挖出的小金珠,含金量达99%。
带着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
三星堆中出土的“金杖”。
  三星堆又上新了!考古学家们新发掘出500多件文物,包括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重量级“国宝”,还出土了大批金器,三星堆似乎成了“金子堆”!

  在啧啧称叹的同时,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黄金如此珍贵,三星堆的先民是从哪儿得来材料、制作金器的呢?

  三星堆的“炼金术”

  青铜(在考古界一般是指有一定比例锡、铅的铜基合金)含锡25%时,熔点为800℃;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木炭产生的环境温度可以达到900℃;黄金的熔点是1064.43℃。

  利用这组数据,一些人得出结论:三星堆能够铸造青铜器,但因为温度不够,无法熔炼黄金。这也是他们用来证明三星堆先民不会“炼金术”的关键依据——但这个证据,从根本上就不成立,明显低估了木炭的“上限”和古人的创造力。

  让我们把时间线往回多拉一点:至少在距今9000年以前,中国已经有十几处地点开始了早期陶器的生产,只不过那个时候“工艺”还比较粗糙,火候不均颜色也不纯;裴李岗文化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陶窑,其烧成温度高达800~900℃;伴随着烧制技术的不断改进,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烧成温度在950℃~1050℃的陶窑,到了新石器晚期,一些硬陶的烧制温度甚至高达1200℃……

  虽然烧陶和冶铜分属两种不同工艺,但可以说,青铜冶铸是承袭着制陶业的高温技术(包括炉体构筑、燃料制备和炉气控制等)发展起来的。因为要想大规模炼制青铜器,首先得会冶炼纯铜,然后按照比例加入其他金属。而纯铜的熔点为1083℃,比黄金要高近20℃;冶炼孔雀石等铜矿石的实际温度还要更高一些,应当在1200℃左右。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早在夏朝,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纯铜冶炼技术。河南的二里头遗址中,曾发现一件含铜98%的铜锛,几乎接近纯铜;郑州二里岗铸铜遗址中,发现了炼铜原料铜矿石;殷墟的发掘中,常常发现孔雀石,最重的一块超过18公斤。

  在三星堆“祭祀坑”中,也曾发现有翻模铸范用的泥芯(内范)及青铜熔渣结核,遗址内还发掘有大量厚胎夹砂坩埚,证明当地曾有大型青铜器铸造中心,这意味着三星堆文化已经达到了青铜时代的高级阶段。

  纯铜冶炼,为“炼金”准备了温度和技术条件。考古发现证明,三星堆出土的金块,均是将自然金熔化后铸成块状的;出土的金箔、金面具等,则是由金块捶打成平整的金皮,然后通过模压、雕刻、镂空等深加工工艺制作而成。

  这里的先民“家里有矿”

  在明确三星堆先民确实掌握了“炼金术”后,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那么多的黄金从哪里来?

  答案可能是:三星堆的先民“家里有矿”。

  在地壳中,黄金主要以两种基本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微小的颗粒状态被包含在不同岩石之中,专业术语叫“脉金矿”或“内生金矿”,但由于开采难度较高——一般开采一吨矿石,提炼出的黄金也只有3~10克——直到唐代以后人们才开始大规模利用脉金;而当脉金矿露出地面之后,由于长期风化剥蚀会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通过风和流水等搬运作用沉寂在河滨、湖滨或海岸,就形成了“砂金矿”,又称“外生金矿”。由于直接裸露在外,这也是古代人类最早采集的金矿。

  我国古文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古蜀国)有璧玉、金、银……之饶”,古蜀地区也是最早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地区之一。地质调查显示,四川盆地西北部和周缘地区,特别是古丽水地区(今四川省西部雅砻江与安宁河之间)皆有品位很好的金矿广泛分布——其中90%以上,都是易于开采的砂金矿。

  经过金相检测取样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确定,三星堆的金器属于金银合金器,成分构成也比较一致,很可能是从同一地区的砂金矿冶炼而来。有学者指出,通过与四川周边砂金矿的元素对比,三星堆出土金器的矿料来源于凉山州盐源县洼里地区(理塘河与雅砻江流域交汇处)的可能性非常大。

  除此之外,三星堆的居民与其他“矿场主”的关系也很密切。除了丽水地区之外,云南的金宝山和长傍川等地,以及西藏一带,都是中国代的“多金之地”。据分析,大约在商代晚期,曾经有过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古蜀文明正是通过此道与周边地区乃至东南亚、中亚等地产生文化和经济上的交流。

  滇文化区也在这条线路上,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星堆冶炼青铜所需要的一些矿料,就被认为来自云南。如此说来,三星堆冶炼金器的原料,也可能有部分来自云南。

  如果让我们畅想一下三星堆先民发现黄金、制作金器的过程,那大概是这样的:最早的时候,有人在河边发现了亮闪闪的天然金,于是怀着好奇和试探的心情去采集,发现可以铸造成美丽的器具……渐渐地,他们学会了淘洗砂金,再进行熔炼、捶打和碾轧,创造出不同的款式,代表着不同的功用。

  除了“黄金从哪里来,又怎么制作金器”这个问题以外,三星堆的金器上还笼罩着许多谜团,包括“金面具是不是外星人形象”?

  外星文明论是个误会

  “三星堆文明是外星人带来的,那些金器也是外星人打造的。”这个观点虽然荒诞不经,但网上竟也有不少拥趸。令大家所不解的,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方面,三星堆的金子纯度太高了,达到85%左右,比现在的18k金还要纯,真的是古人能炼制的吗?另一方面,三星堆的黄金面具外观奇特,长得也不太像是地球人呀!

  让我们一个个来解答。

  首先,前文说过,三星堆制造金器主要是依靠熔铸自然金。自然金的纯度并不稳定,但由于开采能力的限制,当时的人获取的普遍都是“明金”——也就是说,肉眼看上去就是金灿灿的。因此,三星堆人淘金,筛选出的砂金应当都是纯度较高的。根据现代知识,自然金的含金量是可以达到85%,甚至95%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就收藏了一块产自青海门源、重约2.83千克的天然金,平均含金量为94%,部分含金量甚至达到99%。去除部分杂质、重新熔炼之后,三星堆的金器纯度,其实也在合理范围内。

  本次五号坑新挖掘出的小金珠,纯度更是超过了99%,几乎是24k足金。专家推测,这些小金珠可能和之前那些金银合金的金器不一样,是用专门工艺制成的。如果能够证实的话,那这将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金珠成型工艺。

  至于三星堆的金面具造型奇特,不像是地球人,那更是天大的误会——这些金面具本来便不是给人佩戴的。它们其实有一个更贴切的称呼,叫做“金面罩”,主要是覆盖在青铜面具上的。

  先民会把金块捶拓成金皮,然后依照青铜人头像造型:上齐额、下包颐,左右两侧罩耳,耳垂穿孔,眼眉部分镂空露出。最后用生漆调和石灰作为黏合剂,将金面贴于铜头像上。在三星堆文化中,这些青铜人头像象征着古蜀王国盛大祭祀活动中的巫师或部落首领形象。

  而古代蜀人制作黄金面罩的用意,很有可能是为了使青铜人头雕像的面容呈现出如太阳般灿烂的光芒,以此突出神权与王权象征者的独特地位。

  在三星堆中,还出土过许多独立的“眼”形饰件与纹饰,进一步佐证了“眼睛崇拜”的存在——在已知的各古代文明中,还没有哪个民族有类似的观念。

  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文献《华阳国志》有云:“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因此不少学者认为,三星堆文物对“眼睛”的强调,正表现了蜀人对以“纵目”为主要特征的始祖神“蚕丛”的崇拜。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连“蜀”这个字都离不开“眼睛”这个母题。殷商甲骨文中“蜀”字有20多种写法,但能看出都有“眼睛”的存在:有的眼睛横置,有的眼睛斜置……不过,目前关于“蜀”字的本义与起源问题,也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古代蜀人神秘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断地考古发现来慢慢揭开。

  据《国家人文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黄金是从哪来的~~~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要闻快报
   第05版:都市新闻
   第06版:开启新征程·喜迎党代会
   第07版:光影太原
   第08版:庆丰收 感党恩 兴乡村
   第09版:经济新闻
   第10版:社会新闻
   第11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12版:热线新闻
   第13版:中国新闻
   第14版:庆丰收 感党恩 兴乡村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体育新闻
   第20版:体育新闻
   第21版:体育新闻
   第22版:文娱新闻
   第23版:三星堆新发现
   第24版:天龙悦读
三星堆先民“家里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