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骥才担任总主编

非遗保护将有本科和硕士教材

  4月28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在线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会,向社会披露了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最新建设进展。

  本世纪以来,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界和学界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整理、保护了中华大地上浩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迅速消减的传统村落建立了一批文化档案。经过20年不懈努力,我国已将非遗家底基本摸清,国家四级(国家、省、市、县)非遗名录共收录非遗项目逾10万,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数量居世界首位。

  然而,如此庞大又缤纷的历史文化财富,若没有一整套科学的保护标准、方法和制度,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非遗一旦失去本色,便会得而复失。冯骥才于是提出“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的观点,建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设置成为独立学科。这一建议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去年3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去年10月,我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这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人才培养进入了高层次、专业化的新阶段,也标志着非遗保护事业由此从“抢救性保护”进入“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教材意义重大。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编写启动,确立了首批编委:冯骥才担任编委会主任、系列教材总主编,潘鲁生、向云驹、苑利、顾军、方明、唐家路等12位专家担任编委会委员。首批教材《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论》《民间文艺学教程》《传承人口述史教程》的编写工作目前已启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力求涵盖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的主要领域,填补非遗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空白。首批三卷教材拟于年内完稿,新学期即可在教学中使用讲义。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要闻快报
   第05版:都市新闻
   第06版: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第07版:光影太原
   第08版:经济新闻
   第09版:社会新闻
   第10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11版:综合新闻
   第12版:中国关注
   第13版:中国新闻
   第14版: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体山西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娱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悦读
非遗保护将有本科和硕士教材
戛纳电影节公布评审团阵容
《新神榜:杨戬》王凯季冠霖献声
《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出炉
《阿凡达2》定名《阿凡达: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