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文物局发布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的最新考古成果,考古人员初步发现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的军阵排列规律,明确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兵马俑一号坑面积最大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14260平方米。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8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秦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他们的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秦兵马俑一号坑位于秦始皇帝陵东侧,是一个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一号坑是第一个发掘的兵马俑坑,也是最大的一个坑,呈长方形。
初步搞清军阵排列规律
2009年至2022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约430平方米。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
发掘表明,俑坑的木质结构是由地栿-立柱-枋木-棚木构成的框架式结构,较其他陪葬坑由垫木-地板-立柱-厢板木-棚板木构成的厢椁式显得技术原始,据此认为该兵马俑陪葬坑应是陵园中修建较早的一组陪葬坑。
此次发掘的俑坑内的长兵器主要为铍与戟,短兵器可分辨出两种青铜剑有等级上的区别,远射兵器解决了檠木的使用问题,防护设备清理出俑坑中第一面盾牌,指挥设备清理出鼓与鼓槌。
通过发掘,考古人员还取得了一些重要发现、新认识。在俑的等级与军阵方面,明确了特殊俑的职能,初步搞清了军阵的排列规律。在车属遗迹方面,清理出笼箙等遗迹,并判定其为车配置装纳杂物之器,并非马槽。
明晰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此外,通过考古发掘,陶俑制法取得新突破,明晰了陶俑的制作程序。俑的双臂单独制作,在陶俑躯干完全制作好并且二次覆细泥、细部雕饰完成后才粘接双臂。
“物勒工名”有其具体实施的范围和程度,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此次发掘让彩绘保护与文物修复也有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已修复陶俑140余件。
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申茂盛介绍,此次考古发掘显示,甬道被人挖开过,推测有人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能够利用甬道进入俑坑进行破坏的人,一定是参与了俑坑修建的人,联想投降项羽的秦兵,这些人在接受了项羽的指令来破坏的话,一定是轻车熟路,所以,甬道迹象可为项羽破坏秦始皇陵园和兵马俑坑提供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
兵马俑“出访”世界多国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横空出世”40多年来,如同“中国文化的密室”,始终引发着公众的无尽遐想与追问。
千人千面的数千件陶俑组成气势恢宏的庞大军阵,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数以亿计的国内外观众前去参观,其中包括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此外,兵马俑还受邀“出访”到世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1个城市展览,所到之处都会掀起一股“秦俑热”。可以说,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魅力中国的金字名片。
先秦战国时期的墓内出土的陶质俑和木质俑形体都比较小,针对秦兵马俑在形制体量上的突变,有学者提出了秦俑艺术渊源“外来说”的观点,国内外均有学者推测,身形巨大的兵马俑受到了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对此,专家指出,兵马俑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雕塑。兵马俑躯干塑造洗练概括,面部刻画细腻传神,这种重视传神、着重人物面部表情刻画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兵马俑显然继承了这一传统,面部造型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雕塑技法和技巧方面,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逐渐形成的传统泥塑、绘塑结合以及烧制陶器的技术,都在兵马俑身上得到了灵活运用。兵马俑是采用中国传统技法堆、塑、贴、捏等制成的艺术作品,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综合人民网和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