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1941年入大濑国民学校就读,1944年丧父。1994年,瑞典文学院以其作品《个人的体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授予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饲育》获第三十九届芥川文学奖,《性的人》《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其他重要作品有小说《水死》《空翻》等,散文集《冲绳札记》等。大江健三郎的写作范围宽广且具人本关怀的精神,政治、核能危机、死亡与再生等皆呈现于他的创作中。
1963年是大江健思想和创作的转折点。1963年8月,大江健三郎去广岛参加原子弹爆炸的有关调查,走访了许多爆炸中的幸存者,使他把小的“死”(残疾病儿大江光的死亡威胁)与大的“死”(全人类所面临的核武器爆炸的死的威胁)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死亡的危险正经常性地显露出来,这种思考又使得他在生活中不得不时时意识到死亡,并且将这种生活态度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
大江健三郎有大量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他对中国非常友好,曾先后在1960年、1984年、2000年、2002年、2006年、2009年多次访问中国。在2009年1月的访问中,他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和鲁迅博物馆。
2015年,大江健三郎的首部思想随笔集《定义集》中译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至2012年3月,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朝日新闻》开设专栏,每月发表一篇随笔。《定义集》就是由这段时间内的72篇文章连缀而成,内容涉及父与子、危机与未来、人与世界、爱与和平,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家庭、对爱的睿智思考,记录了大江先生在6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忧所虑乃至“越陷越深的绝望”,也记录了其在绝望中不断寻找希望的挣扎。 据《新民晚报》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