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展分“龙与百合花的相遇”“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3个单元。中法双方参展的文物包括瓷器、绘画、版画、钟表、科学仪器、书籍、医学文物、珐琅、丝织品、家具等。通过这些精美的文物,展览以紫禁城和凡尔赛宫为中心,追寻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的100多年间中法两国往来交互的历史印迹,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表盘中心金色百合花图案为法国王室标志,表壳中央开光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像,机芯内摆轮保护罩镂雕一条中式五爪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展览中方策展人郭福祥推测,此表极有可能是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皇帝的礼物,是两位帝王之间交往的重要物证。
事实上,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是中法宫廷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是法国王室及其宫廷对中国文化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收藏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波及欧洲的“中国风艺术”创作风潮。法国宫廷保存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物品以及法国本土创作的中国风艺术作品,成为了解此一时期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同时,在远隔万里之外的中国宫廷,自路易十四派出“国王数学家”来华以后,大量法国耶稣会士东来,很多法国人长期在此服务,他们对清代宫廷在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地图编绘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
据悉,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展览将持续展出至6月30日。
据中国新闻网 应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