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读师范二年级。课后,语文老师宣布,为庆祝我国首个教师节,学校将组织演讲比赛。这次演讲要求每位同学写一篇关于教师节的文章,由语文组负责筛选,选出谁的文章谁就参赛演讲。
为了能争取到这个机会,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第二天的课间操时,语文老师喊我和一位男生到他办公室,吩咐我俩尽快熟悉稿子,用普通话演讲。听了老师的话,我紧张起来。因为那时候,我们很少有人说普通话,我也一样,满口的浑源话,现在却要当着那么多老师和同学演讲。我偷偷瞅了瞅那位男生,他也一脸愁容。
语文老师笑了:“别怕,我这不就要教你们嘛!”
我俩跟在老师的身后,准备去他办公室演练,迎面撞见了班主任,他停下来问:“干啥去?”
“他俩准备参加演讲,我叫他们过来练练。”语文老师抢先说。
班主任盯着我俩,压低声音对语文老师说:“为啥不选个普通话好的?”
“我这不正要教他们吗?”
“不行!我担心咱们班拿不到名次。”
“系里明确规定,谁的稿子谁讲!”
“你就不会变通一下?”
“这——应该是我们语文组的事吧?”
班主任没再说话,回头看看我俩,倔倔地走了。
“老师,您要不选个普通话好的同学吧。”我放慢脚步,想打退堂鼓了。
“不怕!他们都和你一个水平。这几天好好练,准能行!”
两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演讲比赛说来就来了。这天傍晚8点半,演讲正式开始。
直到现在,我都记不起在当时有多少同学演讲,他们讲了些什么。虽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也不是一次两次,但我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我静静地坐着,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稿子,想着语文老师指导过的地方: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些字读翘舌音……我一遍遍默记,生怕一上场忘了,会辜负老师的期待,甚至丢了班级的面子,手汗将纸张浸得软塌塌的。
忽然,一个室友拽了拽我的衣角,示意我往后边看。我扭头,看到语文老师,他微笑着,冲我点头。
当时天黑沉沉的,我的心里却瞬间亮了。
马上就该我上场了。再回头看时,语文老师已站到了我们队列旁边。我把稿子收好,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喀嚓!”突然,窗外传来一声巨响,偌大的礼堂顿时漆黑一团。喧哗声中,听说是雷电击中了学校附近的一个变压器。
不一会儿,主席台亮起了手电筒,有人大声说,演讲就此结束,因为来电还需要一些时间。
那一刻,我的心情很复杂:一边暗自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一边又为没能演讲有些失落。毕竟,我已有了充分准备,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如今,每到教师节,我还是会想起那次演讲赛,想起语文老师闪亮的微笑。
而在漫长的从教生涯中,每次看到学生某方面的长处,感受到他们的迷茫时,我也会像我的语文老师一样,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支持和帮助,因为我知道,这是身为教师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