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老师,谢谢您

王建平

桃李情(木刻) 曹 美 刻

  1972年的金秋时节,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抉择。

  那时,国家实行春季招生,小学初中一贯制,共7年,毕业及中考大约都在次年元月进行。可是,农民的子弟大多没有升学的梦想,刚进入七年级的第二学期,班上就有同学辍学了。

  母亲也希望我能尽早加入劳动大军,让家里脱掉“短钱户”的帽子。作为长女,我虽然喜欢读书,但也不忍看着母亲日夜忧心,在收割开始的那天,终于忍痛放下书包,拿起镰刀。

  我参加劳动的第7天,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杜翠芳来到我家。杜老师一进门就跟我说:“我教了你7年,希望你继续上学,年底参加中考,给咱们班凑个数,也给杜老师长个脸。至于明年上不上高中,由你。”母亲被说服了,次日我又回到了教室。

  整个秋季,妈妈忙着收割,中午还要挥汗如雨加班打场。而我,埋头苦读、徜徉学海之余,心头难免萦绕着丝丝缕缕的愧疚。

  春节过后,中考成绩揭晓,班上共有5名同学达线,我也位列其中。然而,这个结果并没有给家里带来喜悦。高中两年,除课本及文具自理外,要收少量学费,每月生活费7元。这对一个贫寒之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好在师范学校当年招应届初中毕业生,除免收学费、书费外,国家每月还补助9元生活费,这个消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终于梦圆忻县师范。

  毕业教了3年数学,我又参加了高考,顺利进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启了追梦的新航程。

  而我的二妹却远没有我这么幸运。她小我4岁,上小学时,母亲因我身体孱弱,所以刚满周岁的大弟就常由八九岁的二妹带。当时家里8口人,父亲任乡村小学教师,微薄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从小目睹父母艰难及家庭窘境的二妹,15岁便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母亲的得力助手。

  我大学毕业回到忻州一中任教后,忻县师范更名忻州师范,二妹也恋爱结婚,生儿育女。

  十几年后,二妹的长女、我的外甥女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忻州师范。

  那年秋天,忻州一中乔迁新址,校园内花木扶疏,秋果累累,而我已从教多年,进入桃李芬芳的收获季节。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得益于杜翠芳老师在那个月明星稀夜晚的家访。许多年来,感激之情一直深深地藏在我心里。

  开完教师节庆祝大会,我去忻州师范新址看外甥女。笑意盈盈、朝气蓬勃的外甥女,一如反复出现在我梦中无数次的二妹。就在那一刻,我心里希望二妹上学的梦总算圆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王建平
~~~张玉虎
~~~王国武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观点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都市
   第06版:都市
   第07版:庆祝教师节
   第08版:热点
   第09版:创城
   第10版:中国
   第11版:中国
   第12版:世界
   第13版:文娱
   第14版:文体
   第15版:天龙·情感
   第16版:天龙·文苑
杜老师,谢谢您
多情难忘晋祠水
雨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