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塔上一些只有姓没有名、没有具体籍贯的烈士,我通过知情者提供的线索,找到一些人的姓名和籍贯。下面就是成功还原并送回其老家的一例。
小武烈士生前是山西省繁峙县第四区的武委会主任,他大概是1940年冬天来到繁峙县,据见过他的老人讲:他的一双眼睛比一般人要大,是双眼皮,枪打得好。1941年,他在四区各村建立健全村武委会,组建各村民兵武装。没有武器就动员群众捐献自己家中的土枪大刀。从此,小股敌军不敢轻易侵害山村,大股敌军来犯,民兵则可以保护村民撤退进山,大大降低了群众的损失,保卫了春种秋收。
日伪军为了加强对四区的统治,在1942年2月建立了小柏峪据点,各种苦难便降临在当地人民头上。据知情人李斌讲,同年7月中旬,小武执行任务到小柏峪据点,途经鬼子设立的岗楼处,看到一个鬼子正调戏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小姑娘拼命挣扎。他义愤填膺,一枪打死了那个鬼子,小姑娘得救了。
枪声引来了大量鬼子,经过激战,小武胸部、头部中弹,当场壮烈牺牲。据说尸体被鬼子骑着马拖回了据点,后来不知被鬼子扔到什么地方了。
可惜这么多年来,人们只知道他姓武,是定襄县人,除此以外再无其他信息,也不见什么人来找他。
他牺牲得那么壮烈,我应该给他找到家,把他的姓名还原出来。既然知道烈士的籍贯,我心一横:有准地方就行,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找吧,总能找到!
我带着从他牺牲地挖的那一捧土出发去定襄县。
定襄是山区县,山区村庄星罗棋布,我一路打听着,从这个村出来,又走向下一个村,夏暑冬寒、风雪无阻,多次从山间小道上摔下。用这种看似笨拙的办法历时3年终于打听到确切消息,找到了他的故乡,得知了他的姓名。
当我问到了青石村时,当地人说是有这么个人,他的名字叫武补和,当地人只知道牺牲在繁峙,其他并不知晓,当我问及他还有什么亲属时,当地人摆摆手说没有了,我把烈士的牺牲过程告诉了当地人,他们才第一次知晓烈士的事迹。
我按照当地风俗将那捧土放到村子的西边,总算把他送回了故土。
世间最难还的是人情债,亏欠历史与烈士的债更难还。我总算又还清了一笔。请大家记住这名烈士名字叫武补和,定襄县青石村人,抗战时期牺牲于繁峙县。
没有他们当年付出的牺牲,哪有我们的今天呢?他们是为了我们活着才牺牲的,他们的恩情我永世不能忘记,我一辈子也还不了他们的恩情,因为英烈们牺牲得太多太多了,大部分连姓名都没留下,所以他们的一切也就无人知晓,无从知晓。
作为他们的后人,我将把毕生的力量贡献出来,为英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