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黄土高原之上的三晋大地犹如一片美丽的树叶,葳蕤于金鸡啼晓的辽阔版图上,氤氲着五千年历史的勃勃生机,不愧于“中华文明的摇篮”之称。李骏虎先生的新著《文明叶脉》(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以宏大的视野纵观三晋文明,梳理茂密繁盛的枝叶根脉,集史料性、学术性、文旅性、文学性为一体,开启了一扇了解三晋文明的窗口,是一部全面阐释三晋文明的重要著作。
该书以宏阔的文化维度记述三晋文明起源。山西位于太行山与黄河中游的峡谷之间,四周山环水绕,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临黄河,北环长城,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作者以丰富的考古发现阐述了“中国”的起源。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地区,土层丰厚,水草丰茂,历史更为久远。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就有近400处,早期遗址157处,居全国第一。闻名于世的龙山文化遗址——陶寺遗址,展现出了“经天纬地、照临四方”的文明成就。在这里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中国最早的文字、中原地区最早的龙图腾、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世界上最古老的观象台,专家学者据此提出陶寺遗址是帝尧的都城,华夏部落的联盟中心、国中之国——最早的“中国”。作者以文化学和地理学的视觉,抽丝剥茧,寻幽探微,从一个故事、一条峡谷、一座“水塔”、一个特征、一首古诗《登鹳雀楼》、一种精神、一个命题、一个寓意“晋者,进也”等方面,阐述了三晋文化与黄河文明的关系,指出三晋之“晋”,寓意着进步、发展,如日出东方,充满柔性的力量和阳光之美,山西在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上阔步前行。
作者善于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溯源三晋文明的发展史。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世世代代滋养山西人民。历史上溯三千年,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于唐地,其子燮改国号为“晋”。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山西称为“三晋”。山西地图亦如玉圭形状的叶子,汾河是其主要叶脉,百条支流蜿蜒省境,汇入中华民族的永续血脉。作者从汉武帝的《秋风辞》谈到汾河流域古代的航运、水利、农业,从《山海经》的记载探寻汾河的源头和山西两大山系构造的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四大盆地,从窦大夫祠、傅山题词的难老泉、临汾的尧庙、金庸小说中提到的汾河边小镇甘亭镇,谈到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汾河的七大支流、七大名泉与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植被和自然资源,以及重要的考古发现和文化遗存,佐证中华民族的先祖尧舜禹的部落,在远古时代就是在山西这片河谷地带生存。
本书梳理了山西历史上的洪洞大移民和晋商精神。有句俗语“五百年前是一家”,指的正是明代初年山西洪洞移民后裔开枝散叶的故事。明初大规模的移民绵延数十年,移民及后裔分布18个省、500多个县,并且延伸到更远的地区。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朝建立之际由于元末的连绵战乱、瘟疫、自然灾害,许多省份土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了发展生产,增加人口,朱元璋实施了移民举措。本书记载了官方移民的政策、老百姓对于移民的态度、艰难的移民之路,以及有关移民的有趣故事和谚语,对于我们了解洪洞移民的历史大有裨益。作者在一次去福建的采风活动中,到了福建武夷山梅溪地区,本来要领略与梅溪有关的杨万里、陆游、朱熹、柳永的人文佳话,不料却在此地发现了晋商常家的故事。常万达父子在福建设立茶叶集散地之后,创立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的模式,从福建到中俄边境恰克图一万公里的路程,长途运输,备尝艰辛,开辟了“晋商万里茶道”,晋商的这种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精神何等可贵。
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作者跨越时空与三晋名人对话。本书记载了柳宗元及其后裔的故事。柳宗元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政治家,由于永贞革新失败,后来被贬至永州、柳州为官,写出了《永州八记》等名传千古的诗文。他的后裔迁徙到沁水县西文兴村生活,后代柳琛高中进士之后,在村里建筑了城堡式庄园,采用的建筑方式还是柳宗元的“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远而事成”理念。西文兴村遗存至今的院落群体、石雕木刻、楹联牌匾,充满着文化韵味,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寻访于成龙的故里,感受这位“天下第一廉吏”的廉政故事,对于于成龙去边远之地广西罗城县任职时的一句“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十分赞赏。于成龙官至封疆大吏、太子太保,却勤俭清廉,人们称他为吃糠咽菜的“于糠粥”“于青菜”,对于今天的廉政建设仍有启迪意义。
本书在描述和阐释三晋文明的叶脉时,具有经典性和前瞻性的文旅目光,这在“锦绣龙城”的篇章中得到充分体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作者生活在太原,纵览太原的名胜古迹,感慨良多。《太原不太远》一文谈论古今,描述了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太原古称“晋阳”,相传唐尧“初都晋阳”,是大禹划定的九州之一。先秦置太原郡,唐高祖李渊起兵晋阳,因此太原又称“龙城”。今天的太原立体交通网川流不息,老城区人烟辐辏,高楼鳞次栉比,汾河穿过城区,成为城市的眼睛和灵魂。作者从太原的区位优势和历史文化元素,如太原离传统文化不太远、太原离古典诗词不太远、太原离晋商大院不太远、太原离佛教圣地五台山不太远等方面,阐述了太原离人们“不太远”的各种元素,拟定出宣传太原文旅优势的“太原不太远”的宣传语,让人们感慨万端,赞叹不已。
李骏虎既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丰富阅历的文化学者。他曾在拥有根祖大槐树的洪洞县任职,又远赴素有天府之国的四川挂职。他感叹于江南的“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欣赏绍兴咸亨酒店的文旅开发,徜徉于成都的宽窄巷子文化,研究大西北镇北堡的旅游思路。他回眸三晋大地的雁门关、右卫古城、五台山、太行山,抚摸三晋大地的文物遗存,审视山西作为文物大省,留存不可移动文物数量高居全国第一,探寻三晋文明的伟大叶脉,提出了让璀璨三晋文明之光照亮山西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本书是他多年来对于三晋文明的思考和成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