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第二十条》中,主线叙事看似围绕寻找案件关键物证——刘文经车里的刀,来论证王永强的行为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故意伤害,实则是通过王永强的案例来唤醒沉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从而切实保障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正当防卫权,让法律赋予的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从电影《秋菊打官司》讲述“一根筋”的秋菊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到《第二十条》将所有矛盾和戏剧冲突指向法条本身,导演张艺谋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对普法类题材影片创新的勇气令人钦佩。
影片三个案件折射的种种问题,其严肃性、沉重性不言而喻。因而,在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上,张艺谋大胆采用轻喜剧和黑色幽默的方式,塑造了人到中年的韩明在工作上的圆滑逢迎;对儿子“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循循劝导;对妻子出于爱和“惧内”的善意谎言。工作上他是没有棱角、善于察言观色的小小挂职检察官,生活中他是和稀泥的高手,影片中这些带有喜感的桥段,不是单纯为了迎合喜剧氛围而削弱沉重主题的手段,它是一种高明的艺术铺垫。韩明的唯诺真实展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负重前行,这种既视感是直抵观众心灵的。影片在塑造以韩明为核心的基层检察官群像时,突破了惯有的仰视视角,韩明这一检察官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接地气,在家里,他要面对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工作时,他坚守司法公平正义和职业操守;查案时,在面临突破司法判例时也有内心争斗,在作为主办检察官下决心对王永强案不起诉时,他以血脉偾张的一大段慷慨陈述,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整部影片对于人物的塑造都紧密围绕“法理情”来展开,以清晰的层次感赋予人物丰满的塑造,也使人物实现了真实的艺术升华。
影片结尾,韩明在王永强案听证会上从立法精神到百姓对司法公平正义的期盼,充满激情地慷慨陈述“不起诉”理由,这个情节充盈着浪漫主义的人文气息。影片《第二十条》将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浪漫主义的情怀相互融合,在笑中带泪的悲喜剧框架下,为观众和司法从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二十条”普法课,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