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在《热辣滚烫》里做出了两个惊人挑战,一是选择改编剧本,二是选择改变自己。
《热辣滚烫》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当贾玲以惊人的毅力完成挑战和蜕变时,“贾玲奇观”却又成了影片到现在最大的争议——“不过是减肥营销”。与其说影片的筹码是减肥,不如更准确地说,《热辣滚烫》的改编策略是更适合春节档观影需求的困境外化。影片首先改变了主角形象,出格的胖既形象地展现了乐莹的混乱生活,也阻断了乐莹被温柔对待的可能性。其次,为了表现被嫌弃的胖女人的一生,影片中的乐莹集齐了亲情、友情、爱情的暴击三连。乐莹是所有情感关系中的受害者,只有改变形象,才能改变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否则没有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热辣滚烫》是当代中国都市电影身体改造故事的续写。不同的是,在所有的改造电影中,只有贾玲是真正意义上的肉身之战。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难把乐莹看作一个纯粹的角色。
整体来看,本土化改编的思路仍然是小品的“抖包袱”思维。妹妹对乐莹的敌意与算计像极了电视剧里的宫斗戏。男友出轨闺蜜一段,三个人的狗血伦理戏以及莉莉的赵本山式滑跪,即使全部去掉也并不影响乐莹的困境。电视节目现场,两位嘉宾公开表演“家庭战争”也同样多余。这既是《热辣滚烫》的问题,也是国产剧情片的困境。一方面,总是需要不断给观众“抖包袱”,才能保持全程高能的看点;另一方面,又恰恰是这种外化的高能,取消了影片的日常性及其可能激发的结构意义。
作为日常性缺失的弥补,《热辣滚烫》把重心放在了乐莹的卑恋故事上。如果说《百元之恋》中一子和狩野之间尚有挣扎和拉扯,那么乐莹和昊坤之间则只有单方面的误会和付出。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热辣滚烫》对结尾的调整才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乐莹要赢回的不是爱情,而是自己。卑恋故事中的爱情,大概本就不存在。
闪亮成绩让贾玲为转型交上了完美的票房答卷,但对于导演贾玲和演员贾玲来说,要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导演,需要走出春节档,离开光环,迎接一些失败,才能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