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刘智勇是我市第三批“晋阳工匠”、山西元工通用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也是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和“发明家”。其实,研发无人机,刘智勇是半路出家。
2010年,有些机械设计基础的刘智勇,放弃原职,南下深圳,打工学技。经过10年探索和研学,现在他在山西的无人机领域小有盛名、独树一帜,堪称业界“担当”。
“大家提起无人机,首先想到的是‘大疆’,其实咱们山西自己设计制造的无人机,也有许多别家没有的长处。”电力架线无人机、证据采集无人机、铁路救援无人机、国家电网巡检无人机……介绍起由他自主研发的、填补了山西无人机产业空白的各类无人机,刘智勇说起来,就停不下。
2017年,他设计的可折叠、多功能无人机在全省“五小”竞赛成果展上获得二等奖。2019年,刘智勇获得了两项发明专利。2020年,他提交申请的专利有5项。
两个月前,由他主持研发的应急救援无人机历时两年终于“闪亮登场”,目前已应用于大秦铁路、应急救援等领域。这款无人机集成有双光相机、抛投器、喊话器、探照灯、电动起落架五类设备,配备有自主研发的智能地面站,在应对自然灾害及社会安全事故等救援事件时,能够通过喊话器在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在空中开展大范围侦察,借助抛投设备投掷救援物资,利用探照灯执行夜间侦察救援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5G图传设备将现场视频远程传输至指挥大厅,为指挥决策者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刘智勇的时间表里,从来没有周末的概念,即便是节假日,他也更喜欢窝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搞研究,或去找年轻人学习软件应用。“在学中长知识,在干中生技巧”,父亲留给他的这句话,一辈子都用得上。
2020年10月,国庆节放假8天,刘智勇只给自己放了一天假,其余时间他都跟施工队在一起——在吕梁大山里架设输电线。跨越930米宽的山涧,在两座山头上架设输电线,在以前,这样的工作量需要10多名技术工人,用两天时间才能完成。而有了他研发的无人机去“穿针引线”,工人们的工作量一下子减轻了许多。那天清晨,刘智勇带领施工队上了山,看到挂着牵引线的无人机迎风飞起,刘智勇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对面塔架下的施工人员全都变成了小黑点,刘智勇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两眼不敢眨地盯着空中的“小家伙”向对面的山头上飞去。最终,历时8分钟,无人机架线成功,并且顺利安全返航。这8分钟,刘智勇感觉像过了好几年。
“工作虽然枯燥,但让人很有成就感。”截至目前,由刘智勇主持研发、生产的150余架无人机,不仅应用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冶金技师学院等高校教学工作中,还在铁路、国家电网、检察院证据采集等行业得到应用。
劳动产生价值,技能提高效率,创新引领生产生活。年过半百的刘智勇只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在他看来,日复一日连轴转,平时工作加班干,紧急任务连夜干,创新灵感才能不间断。“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不能有丝毫懒惰。”刘智勇说。
裴怡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