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善公共服务让爱变得简单

  特约评论员 然 玉

  记者19日从民政部获悉,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将在辽宁、山东、广东、重庆、四川实施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在江苏、河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实施结婚登记“跨省通办”试点。试点期限为2年,自2021年6月1日起至2023年5月31日止。(《太原晚报》5月20日)

  “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终于来了,虽然现阶段只是试点,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大概率将会铺开推广。事实上,在数据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公共政务服务的“去地域化”,必然是大势所趋。此前,身份证补办、驾照换证、出入境证件等事项,都已实现了异地办理。在此背景下,“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可说是水到渠成之事。随着通用数据库的建立,随着相关信息模块系统的成熟,“全国通办”有望在更多领域成为标配。

  从技术层面评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本就毫无难度。公民身份信息、婚姻状况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后台系统早已录入,只需联网调取即可,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很显然,这么多年来,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之所以迟迟不见落地,绝非是因为技术限制,而是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比如说,行政资源的配置与支持问题。有观点就认为,一旦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年轻人集中的大城市的婚姻登记部门可能不堪重负。

  既要保障婚姻登记的就近化、便利化,也要确保服务的速度与品质,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此番,民政部先行选定几个地方试水,同样有“边试边看边完善”的考量。“跨省通办”试点城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婚姻登记人数会增加多少?婚姻登记会不会出现长时间排队现象?又该如何优化服务来适应需求?这种种的疑问,需要在实践中去观察、去解决。让婚姻登记公共服务的能力,与城市的常住人口、婚龄人口规模相适应,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课题。

  当然,“婚姻登记跨省通办”除了涉及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其更深层次上,还传递了一种文化价值层面的新信号。那就是,进一步强化了婚恋的个人性、自主性,鼓励青年男女敢爱敢结婚。以往的婚制设计,“男女双方应共同到一方当事人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多多少少还有把婚姻与宗族、社区捆绑的意味。“回老家领证”仪式感十足,其实质上也是一个寻求长辈认可、给家族个交待的含义。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让事情变简单了,也让婚恋更纯粹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都市新闻
   第05版:都市新闻
   第06版:经济新闻
   第07版:经济新闻
   第08版:专题报道
   第10版:综合新闻
   第11版:社会新闻
   第12版:社会新闻
   第13版:中国新闻
   第14版:中国广角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健康信息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文体山西
   第20版:文娱新闻
   第21版:文化新闻
   第22版:体育新闻
   第23版:体育新闻
   第24版:天龙情感
画中话
完善公共服务让爱变得简单
一周声音
“黄灯”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