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经过八年精准扶贫,五年集中攻坚,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52元,年均增长11.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166元增长到2020年的9729元,年均增长23.9%。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脱贫群众的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吃穿不愁的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全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8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都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贫困村全部通了动力电、通了宽带;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万处,解决181.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37万户、“全面改薄”7835所(学校),新建改建村卫生室13045所,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了可靠保障。“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全部整村搬迁。我省还实施贫困村提升项目3.3万个。长期困扰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脱贫地区面貌实现从封闭落后到全面改善的巨大变化。
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快步赶上。我省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既为三晋大地增添了美丽“颜值”,更为脱贫群众鼓起了钱袋子。特色产业扶贫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大同黄花”“山西药茶”“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等区域品牌,成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硬支撑”。光伏扶贫收益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每个贫困村平均每年能拿到2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电商扶贫覆盖6833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建设300个示范村,技能培训、持证就业成为自觉行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深入推进,打造“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90多个,带动91.8万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
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持续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整顿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选优配强、集中轮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9.6万驻村队员、1.96万农村第一书记奋战在驻村帮扶第一线,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带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贫困村村村都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深化扶贫扶志、开展感恩奋进教育,98%的脱贫村创建“三零”村达标,党群干群关系大改善,办事服务能力大提升,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更巩固。贫困村基层组织实现从软弱乏力到坚强有力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