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0日上午10点42分,故宫官网首页“故宫·藏品”一栏显示了三幅古代字画:居中的是《郎世宁嵩献英芝图轴》,居左的是《商琦春山图卷》,居右的便是《伯远帖》。
《伯远帖》上写有“晋王珣伯远帖”字样。但当鼠标放在《伯远帖》的图片上后,出现的文字介绍却把“晋”写成了“金”:王“珣伯远帖,金……”不过,点击链接进入详情页后,里面的文字是正确的。
王珣是生卒年为公元349到400年,其所在的东晋时间跨度为公元317年到420年,而金朝所在的年份为公元1115年到1234年。从王珣到金朝,相差将近千年。
“这个错字已经至少两周了。”一位游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就想看看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自己能够发现这个错误。”
8月10日下午,记者发现故宫官网首页关于《伯远帖》的介绍已经把所在朝代由“金”改为了“晋”。据《北京青年报》
关于《伯远帖》
王珣《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
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1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从香港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