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的张莉在市医保中心工作。“虽然我不是军人,但我们家世代都与军人有着深厚的情感。”张莉说,她的爷爷张丑和、奶奶张二妮,都是1946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抗日战争时期,爷爷是八路军的秘密交通员,负责为八路军传送信件。一次送信时,爷爷被地雷炸断了腿。奶奶是妇救会主任。她积极为八路军征粮筹款、送鞋送衣。有一天深夜时分,睡梦中的奶奶被一阵枪声惊醒,急忙出门查看,迎面跑来3个八路军战士,后面是紧追不舍的日本兵。奶奶急忙把3个八路军战士藏进地窖,骗走了日本兵。因为机智地营救了八路军战士,奶奶被盂阳县(现为阳泉市的盂县和太原市的阳曲县)政府奖励了150公斤小米。“如今,爷爷、奶奶虽已过世,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拥军爱军的传统代代相传。”
张莉的父亲张春亮,虽年过古稀,但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谈起自己18年的军旅生涯,老人思绪万千,感慨良多。“我1969年入伍,1970年入党。起初,在内蒙古当兵,因爱写文章,被安排在部队政治处任干事。当时,我以部队生活为素材采写的一些新闻稿件,多次被《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刊播。后来,我被调入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战胜报社,任编辑、记者,从事军事宣传报道工作,后来负责主编《新疆民兵报》。”
张春亮在乌鲁木齐军区工作生活了十多年,他的爱人和两个女儿随军。“军营里的那段美好时光,永远印刻在我的心里。那时,我们家是战友们最喜欢去的‘欢乐之家’。来家里吃饭、聊天,战友们有什么事都愿意讲给我听,我和爱人会尽可能地帮助战友们解决各种难题。”
1987年,张春亮转业回到太原工作。他的家依然是现役军人和复转军人常来常往的地方。只要山西籍战士复员回来,张春亮家就是驻并招待所兼办事处,管吃住,帮忙找工作、找对象……这些年来,在张春亮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有十几个复转军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如今,张春亮早已退休,但他家的大门依然向军人敞开。接过父母手中为军人服务的接力棒,张春亮的两个女儿继续为最可爱的人提供着各种帮助和服务。
“我和妹妹在部队大院听着军号声长大,对绿色军营和那身‘橄榄绿’有着别样的情愫。”张莉说,她工作中的主要对象包括退伍军人、复转军人和伤残军人。她严格遵守“军人优先”的原则。凡是太原辖区内有伤残需要鉴定的复转军人,她都会详细了解每个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张莉会帮他们联系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如果有需要救助的,张莉会按照政策规定,帮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宁愿自己受累,张莉也决不会让他们多跑腿。
“军人是国家的钢铁长城,是祖国的卫士、人民的依靠。我们理所当然地热爱军人、拥护军人。”张春亮和张莉父女俩深情地说,“我们竭尽所能地为军人送温暖、送关爱,他们满意的笑容,是我们全家人最大的荣幸和快乐。” 记者 郝晓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