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笔记

《江南小吃记》中的烟火人间

萧 耳
  秋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秋分起,蟹脚痒,风起时,摇落桂花满地金,与桂花有关的一切,都是美的,桂花茶、桂花酒、桂花露、桂花糕,甚至秋天桂花将开时,那闷热的天气,也被称之为“桂花蒸”。丰子恺有一幅小画,两个汉子打着赤膊摇着蒲扇,坐凳子上闲聊,题字就叫《桂花蒸》。

  一到秋天,胃口一开,就想着吃吃喝喝。秋天是食桂的好时节,用白糖腌桂花,用白酒泡桂花,泡桂花茶喝,桂花可以做桂花酒酿、桂花莲藕、桂花糖芋艿、桂花汤圆,还可以做成香甜的桂花糕。

  每个人的舌尖上都有一个故乡。

  这是浙江女作家王寒的新书《江南小吃记》(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里的文字,美美的初秋诱惑。

  从盛夏的酷暑到初秋后的丝丝凉意,舌尖上的江南味道,且听王寒细细道来。

  《江南小吃记》是王寒所著中国好书《无鲜勿落饭》的姊妹篇。寻味江南美食,书写故乡小吃,舌尖上有江南的丰饶与鲜美,笔尖下有故乡的风物与人情。

  王寒写了70多种小吃,64幅插画,江南美食,江南风韵,江南滋味,勾人馋虫。王寒说,童年的小吃,是成年后的乡愁。

  “我的家乡平原广阔,丘陵绵延,山海相衔,带来稻麦两熟,有两百多种风味小吃,从北到南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所谓一乡一地,一瓶一钵,一食一味,皆是好滋味。两百多种不重样的小吃,把每一个寻常的日子变成良辰。《江南小吃记》里,写的是小吃的滋味,更有小吃背后的人情冷暖。比起高堂庙宇,我更爱热腾腾的人间烟火。”如果有一万种对江南的爱法,王寒以江南小吃寄托江南情怀,是其中的一种。

  万物逢时皆美好。王寒眼中的美好江南生活是这样的:“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客厅正对钱塘江,风里有一丝丝钱塘江的潮气。春三月,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吃过荠菜春卷、紫云英炒年糕,乡间的人们采青正忙,马上就有青翠碧绿的清明果子上桌了。”

  就像杭州作家周华诚所说的,王寒著《江南小吃记》,此书好吃,会吃,读得开心,吃得满足。

  王寒是一个“吃货”,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写出来的文字也充满趣味。她说:“一个高人布道曰,人生嘛,‘一瓶一钵足矣’。如果给我一瓶一钵,我要瓶里装着酸梅汤,钵里装着乌米饭。”

  写重阳糕。“到了重阳节,‘糕诗酒帽茱萸席’,‘糕’是放在第一位的。重阳糕的登场,是声势浩大的,如同戏台上锣儿鼓儿响过之后,出来一个背上插着彩旗的大将。”

  王寒写江南小吃,不仅讲趣,也讲格。讲格,王寒循的是汪曾祺、沈从文的这一“格”。

  “沈从文虽然书生气,但他讲的食物的格,我十分认同。”王寒说,“国有国格,人有人格,饼也有饼格,比如灰青糕的格就比番薯庆糕高,洒盏糕的格比水晶蛋糕高。紫阳街上有三种很出名的小吃,羊脚蹄、马蹄酥、海苔饼。海苔饼的格,就比羊脚蹄和马蹄酥高。”

  作为一个喜欢行走的女作家,开阔的视野和胸襟让王寒看得更多看得更远,在她的地域文化系列著作里,故乡的市井、脉相、习俗、美食、节气、文化、方言、民风、民情、城市性格、市民特点、风雅旧事、城市细节,是那么鲜活和生动。 

  世道苍茫,人生如寄。唯跟故乡有关的美食,让我们心安与踏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
读书笔记~~~萧 耳
~~~——刘大寿《敝帚自珍集》序言
孙 涛
   第01版:要闻导读
   第02版:今日观点
   第03版:要闻快报
   第04版:要闻快报
   第05版:都市新闻
   第06版:开启新征程·喜迎党代会
   第07版:光影太原
   第08版:庆丰收 感党恩 兴乡村
   第09版:经济新闻
   第10版:社会新闻
   第11版:为民创城不停步
   第12版:热线新闻
   第13版:中国新闻
   第14版:庆丰收 感党恩 兴乡村
   第15版:中国广角
   第16版:中国广角
   第17版:国际新闻
   第18版:国际广角
   第19版:体育新闻
   第20版:体育新闻
   第21版:体育新闻
   第22版:文娱新闻
   第23版:三星堆新发现
   第24版:天龙悦读
新书架
新书架
《江南小吃记》中的烟火人间
阳光老人的阳光作文